例如:據說你工作五年已換了四個單位,有什麼可以證明你能在我們單位服務一輩子呢?引導型問題。這類提問主要用於征詢應試者的某些意向、需求或獲得一些較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資、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問題,宜采取此種提問方式。
例如:到單位兩年以後才能定職,你覺得怎麼樣?
迂回型問題。當主試者覺察應試者不太願回答某個問題而又想有所了解時,可以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
背景型問題。背景型問題目的用於初步了解應試者的誌向、學習、工作等基本背景,並為以後提問搜集話題。問題特點是讓每位應試者都有話可講且能自由發揮使應試者輕鬆、自然地進入麵試情景;同時也考察應試者能否在短短的幾分鍾內盡可能多地展現自己的優勢,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以考察應試者的言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邏輯性。
情景型問題(案例型問題)。情景型問題是通過情景性試題考察應試者的應變能力、情緒穩定性、計劃、組織、協調能力等個性及能力的試題形式。
行為型問題。行為型問題是用於考察應試者行為技巧和能力的試題形式,如考察人際交往的意義和技巧,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解決平級組織間矛盾問題的能力,以及著重考察其人際溝通以及與同事建立信任關係等行為的技巧和能力。
智能型問題。智能型問題是通過對比較複雜的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考察應試者的綜合分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應試者對社會的關心程度。這類題一般不是要應試者發表專業性的觀點,也不是對觀點本身正確與否做評價,而主要是看應試者是否能言之成理。
意願型問題。意願型問題是考察應試者的求職動機與擬任職位的匹配性、應試者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度。
例如:如果這次你未被錄用,你將有何打算?(報考動機是否符合擬任職位所需條件,應試者是否對報考的工作崗位有正確認識和強烈動機,又能正確對待挫折,抱有積極的生活態度)
知識型問題。知識型問題是通過應試者的回答,可了解其知識麵、個性傾向和思維方式等情況的問題。
四、麵試應對技巧
麵試是目前招聘選拔人才的常用的測評方式,許多基本功相當紮實、筆試成績也不錯的應試者出人意料地落選,這樣的事情並不鮮見。其原因就在於在麵試中發揮不佳,原因可能是多方麵的,其中一部分人是因為沒有掌握一定的麵試技巧。因此,掌握一定的麵試技巧,對應試者最終勝出,有較大的作用。
(一)麵試前充分準備
1.麵試前的心態調整
在麵試的特定情景中,多數的麵試者,是一半醒,一半醉。經常是麵試遠未開始,多數的麵試者就已進入這種沉悶的自我混亂狀態之中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主要是由於認知的偏差、焦慮、恐懼等莫名的情緒引起的。在麵試之前,明智的考生就應該試著挖掘自己潛在的力量,用積極的心態來消除負麵心理的影響,滿懷信心地在即將到來的麵試中一展自己的風采。
切忌苛求完美。絕對的完美主義者即意味著永遠的自我否定者,因為他永遠達不到他為自己所定的任何一個目標;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也意味著不知輕重、不分主次,他會強迫自己在每一個細節上做著過分的不必要的停留。
麵試前,完美主義者最願意幹的,是給自己製造出數以千計的心理壓力;麵試中,完美主義者會盡量地掩飾、遮蓋自己的不足之處。然而,卻忽略了麵試的根本目的全麵而準確地展現自己的風采。心理學家研究指出,一個人的缺點必然是越抹越黑,一個人的優點則是越擦越亮。
所以麵試時,不必自怨自艾,不必妄自菲薄,多想想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不必在麵試官嚴厲的目光下,怕暴露自己的缺點而動搖信心,成了一個蹩腳的完美主義者。
樹立自信心。麵試前在心理上對各種因素過分誇大,會無法自如地展現自己。一旦在心理上接受某個假設,就容易一步一步地踏入自我設定的陷阱中,從而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理性判斷力,而這正是麵試中至關重要的內容。
麵試者和麵試官之間、麵試者和麵試者之間有一個核心麵試單位,麵試官要為麵試單位招錄合格的公務員,麵試者則希望成為麵試單位中的優秀成員,麵試者學會站在麵試單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就能夠擺脫假想的敵對狀態。
麵試者可以把麵試官想象為你的上級,把競爭者設想為你的同事。這時,麵試的場景將化為一種互動的人際情境,麵試者就能夠在一種輕鬆的心理狀態下從容應對。
消除焦慮。絕大多數的麵試者會在麵試中出現應急性焦慮,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焦慮主要是生理層麵的內容,它要來便來,絕不會因為你想擺脫它而消失。焦慮給我們帶來了不快,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擺脫它。但是,你愈想擺脫它,你也就在它身上加上了越多的注意。一句話,你越想擺脫焦慮,你就會越焦慮,而你越焦慮,你便越想擺脫它,結果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擺脫這個惡性循環的唯一辦法便是自己在心裏暗示自己“由它去吧”。一旦你不再注意你身上的焦慮,焦慮狀態便會自然而然地退去了。
麵試前,包括麵試中,麵試者要學會接納自己正常的焦慮,帶著正常的焦慮去做自己該做的事。部分麵試者由於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難以承受即將逼近的麵試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而陷入過度的焦慮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麵試者就需要進行一些心理訓練。過度的焦慮可以從三個方麵來診斷:不良的情緒反應,如緊張恐懼、心煩意亂、喜怒無常、無精打采等;不良的生理反應,如腸胃不適、原因不明的腹瀉、多汗、尿頻、頭痛、失眠等;不良的智力反應,如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遲鈍、學習效率下降等等。如果出現上述情況,考生可以嚐試以下辦法來緩解。
①積極的自我暗示。在麵試前,麵試者習慣於敘述一些自身的事情。這些敘述通常是講給別人聽的,然而卻無意中在暗示著自己。麵試焦慮者的敘述常常是消極的,他習慣對別人講“我可能通不過麵試”,“我缺乏應變能力,我恐怕難以對付麵試中的應變題”,“我表達能力不夠好”等等。這些消極的暗示會破壞良好的心境,分散注意力,降低麵試者的自信,將會把麵試者引入胡思亂想之中,致使麵試者無法在麵試中發揮自己的正常水平,其麵試結果不幸被麵試者的消極暗示所言中。相反,假如能對自己進行積極的暗示,麵試者就會充滿自信,心境悠然,注意力集中,思維敏捷,以致在麵試中積極地表現自我,麵試結果也常常會被自己的積極暗示所言中。因此,麵試者必須習慣於多給自己積極的評價,必須學會去積極地自我暗示。當然,積極的自我暗示並不是盲目樂觀,脫離現實,以空幻美妙的想象來代替現實,而是客觀、理性地看待自己,並對自己有積極的期待。
②利用“係統脫敏法”,消除過度焦慮。所謂的“係統脫敏法”是通過一係列的步驟,逐漸訓練個體的心理平衡能力,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從而消除敏感反應,保持身心的平衡狀態。
麵試焦慮的係統脫敏可以這樣進行:第一步,認真反思自己的情況,依程度輕重將引起麵試焦慮的情境排序。第二步,運用想象進行“脫敏”訓練。首先從能引起你最輕度焦慮的情境開始想象。盡量逼真地想象當時的各種情景、麵試官的表情和自己的內心體驗,一旦有身體的緊張反應或內心的焦慮狀態出現,便用言語暗示“沉著”、“冷靜”、“停止緊張”,同時進行有規律的深呼吸,盡量放鬆肌肉,以減弱自身的緊張狀態,直至鎮定自若。然後想象第二個情境,依次進行訓練,最後達到想象最緊張的麵試情景時,也能夠輕鬆自如。
③充分的自我認識和對麵試過程的詳盡了解。麵試者既能充分地了解公務員麵試的要求、題型、時間、地點、類型等等具體操作過程,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能正確地評價自己,既相信自己的能力,又實事求是,不好高騖遠,也不自輕自賤。這樣一來,麵試前的焦慮自然會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