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麵試(五)(2 / 3)

②如果可能的話,在給領導處理新任務的時候,首先調整手頭上的工作,加快工作進度,看看是否可以擠出時間完成,如果加班可以解決的話,就加加班。

③實在不行的話,向領導說明情況,將手頭工作的重要性向領導提示,如果手頭的工作不急,能第二天做最好。如果不行就問領導,這件任務是否急著要辦,如是,而且由我來做最合適,那就請領導協調,將我手頭上的許多重要工作交由其他人承辦;如不是,告訴領導,我要等這些重要工作做完才能著手去做。

3.假如你晚上要去送一個出國的同學去機場,可單位臨時有事非你辦不可,你怎麼辦?

我覺得工作是第一位的,但朋友間的情誼也是不能偏廢的。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按照當時具體的情況來決定。

①如果我的朋友是晚上9點的飛機,而我的加班8點就能夠完成的話,那就最理想了,幹完工作去機場,皆大歡喜。

②如果工作不是很緊急,僅僅是為了明天上班的時候能把報告交到辦公室,那完全可以跟領導打聲招呼,先去機場然後回來加班,晚點睡就是了。

③如果工作很緊急,在兩者不可能兼顧的情況下,我覺得可以有兩種選擇:第一,如果不是全單位都加班的話,可以請其他同事在自己離開的那會兒幫助做些工作,自己去機場;第二,如果連這一點都不允許的話,打電話給朋友解釋一下,他會理解的。

4.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但在現代社會又強調表現自我,你怎麼看。

第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是一個工作成功的準則。

第二,現代社會中雖然強調表現自我,但並不是說要不斷地表明自我的成績如何大、能力如何強,認為隻有自己是最好的。如果這樣會令人反感,得不到別人支持,到最後就落到個眾叛親離的地步,工作就不能展開,不可能提高成績,更不可能進步。相反,一個在工作中默默無聞,謙虛學習、工作的人,往往就能不斷地提高自身各方麵的能力,才能在強調表現自我的現代社會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是一條不變的成功準則。

第三,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是對個體的要求,不僅僅適用在工作上;而社會要求的表現自我是社會對個體個性化的要求,是其本身的進步所要求的,特別是對個體在工作上的要求,那是兩個層麵不同性質的要求。一個是內涵上的培養,一個是外延上的擴張。

5.你在領導和被領導之中喜歡哪一種?

毛主席說過:幹工作不分貴賤高低,都是為人民服務。雖然兩者崗位不同,但工作性質一樣,都是為了單位的事業。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喜歡不喜歡的,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事情,不能說你不喜歡就不去做這件事了,關鍵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妥善處理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

①明確領導與被領導這樣的關係是肯定存在的,人在社會,總歸會有自己的領導而自己有一天也可能會成為領導,也會領導一部分人去做工作。

②如果自己處在被領導的崗位,一定會服從領導安排,做好本職工作,爭取領導的信任與支持。

③如果自己處在領導的崗位,應該做好模範,以身作則,關心下屬的工作與學習,帶領大家做好工作。

④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青年學生,一般不可能直接到達領導的崗位,應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勤政為民,在工作崗位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與才華,相信總有一天會踏上領導崗位。⑤如果這次被招錄,隻要真正能夠為人民謀利益,我願意服從組織的安排,接受任何考驗。

6.假如領導安排調換你的工作崗位,你認為原來的崗位更能發揮你的特長,而且你正在業餘進修,新的崗位經常需要加班,你幾乎不可能有時間學習。你怎麼辦?

首先應該理解,根據工作需要而調換一個人的崗位,是一件正常的事。領導要調換我的工作崗位不外乎出於兩種考慮:一是我不能勝任該崗位,二是該崗位埋沒了我的才能。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反正是我都得離開該崗位。既然這樣,我就不應該再堅持讓領導仍把我留在該崗位,而應尊重領導的意見、服從領導的安排,在新的崗位上盡心盡力地工作,在實踐中找到工作和學習的契合點,爭取做到工作學習兩不誤。

(九)借喻型問題

借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古言、名言或俗語,讓應試者分析其中蘊含的道理,這些道理中包含著競聘崗位所需要的素質。

1.古人雲“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你在使用下屬幹部時,是否采用“用人不疑”的觀點?評析這個問題,不應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對古人格言要作辯證分析,此句有其可用的一麵,也有弊端。

①“用人不疑”體現了在用人上,經考查、分析、判斷之後應有的一種充分信任、大膽使用的氣魄和風格,應感化、激勵被使用者,使其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②絕對化的“用人不疑”也是不可取的,因為所用之人的成長是受各種因素影響、不斷發生變化的,絕對化的“用人不疑”論會把事物看死,容易以偏概全,以優惠產生放任現象,忽略使用、培養、教育、考查、監督的措施,使被用之人發生變故。

2.“誰在背後不議人,誰人背後無人議”,對此你是怎麼理解的?

①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每個人都得麵對及正視它。

②每個人應首先約束自己,不在背後議論別人,特別是別人的缺點和隱私,這是不道德的,它不利於大家的相處。

③別人對自己的議論,如果無大礙的,抱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不用一味追究,如若涉及重大問題,應當在適應的場合予以指出。

④一個單位如果背後議論的現象嚴重,則應講明利弊,以正風氣。

3.古人雲“公生明,廉生威”,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為官應出自公心,這樣才能處理問題明了,公正,了然於心。若自身又廉潔,則能在同事和下屬中確立威望,樹立威信。這是對一個幹部的要求,也是為官者成功的準則。所以現實生活中,我們講求公開、公正、公平,要求為官者出於公心,實實在在地為百姓辦事;同時要求幹部杜絕腐敗,維護形象。出於公,才能認準方向,隻有廉,才能抗拒腐蝕,樹立權威。

對一個群體,一個人,必須先加以教育、引導和規範,使其分清是非、曲直、對錯、善惡;然後再立規矩,對非的、曲的、錯的、惡的加以處罰。教育、引導在先,處罰在後,前者為主,後者為輔,若本末倒置,那是對人的一種施虐。在現實生活中也一樣,我們也應以教育為主,輔以適當的處罰,從自覺和強化的角度來規範人的行為,來維護社會治安,弘揚社會風氣。如:對現存的一些道德問題,腐敗問題等等,都應先從教育入手,對屢教不改者,施以法律的手段。齊白石說“學我者生,似我者死”,是什麼意思,對這句話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