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的婚姻點亮一盞燈14(2 / 2)

1986年十佳運動員,就有七名是女的。

在世界上,有女科學家居裏夫人,政治家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夫人等,都是女中豪傑。從上世紀60年代計算,世界上有11名女政治家擔任了國家總統、總理。所以說,那種認為女人在事業上不如男人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在舊社會裏,婦女受歧視,不準受教育,不準參加社會活動,英雄才女還不斷出現,在今天的社會主義製度下,男女平等,享受同樣的社會權利,正是英雄才女倍出的大好時代。

所謂“戶口本”或稱“延續後代”更不是什麼重要問題。男子奏妻,女子嫁人,這本來是同樣的事。隻不過有個到誰家去的問題罷了。是女到男家,還是男到女家,這並沒有固定模式。在封建思想影響下,認為隻有女到男家才是理所當然,男到女家就大逆不道。實際上,這個問題在今天的社會裏,人們移風易俗,早已打破了這個舊框子,已有很多男到女家的事例,而且,當今有很多青年男女結婚以後,就是自己開門過日子,無所謂誰到誰家。他們共同擔負起照顧、贍養雙方老人的責任,難道這不是事實嗎?延續後代,也不隻是延續男子的後代,孩子本身就是夫妻兩人愛情和生理的結晶,怎麼能說是哪一方的後代呢?如果說延續後代,可以說延續的是炎黃子孫的後代。至於子女的姓氏問題,我國的婚姻法規定,從父姓從母姓都可以。現實生活中,從母姓的孩子也是有的。

在現實社會裏,從賭養老人方麵來講,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更有長處。女孩子心細,脾氣好,更知道心疼老人,對父母照顧自然更周到些。在現在小夫妻中,很多是女的更有權威,有一句俗話說:“有好兒子不如有好媳婦。”就是說女人起著很大作用的。有的願意要女兒的夫妻,生了兒子,也不必不高興。隻要對自己兒媳婦同閨女一樣對待,兒媳婦也會像女兒對待父母一樣,對待公婆。

關鍵不在男女,隻要從社會和家庭教育方麵能夠加強對青年人進行敬養老人的教育,使他們成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那麼,老年人的後顧之憂,自可解除。

孔子說過:“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魯迅評日:不知此話是否包括孔母在內。

高爾基說過:沒有太陽,花朵不會開放,沒有愛便沒有幸福,沒有婦女也就沒有愛,沒有母親,既不會有詩人,也不會有英雄。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生有二男一女,後來隻剩下了一個獨生女,女兒又生了個外孫女,白居易非常高興,寫詩日:“懷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兒?”他針對當時社會上的偏見,提出了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見解。

魯迅、高爾基以及白居易的話,都是對重男輕女思想的批判。

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懷孕了,丈夫一心一意想讓妻子生個兒子。因而,在平時同妻子談到未來的孩子時,都是說:“我們的兒子會動了嗎?”“給我們的兒子買什麼玩具好?”甚至,他給未出世的孩子買了一套男嬰衣服。並常常對人說我妻子一定會給我生一個兒子,生了兒子,我要給她買價值500元的衣服,算是發給她的獎金。”

這一切,給了妻子很大思想壓力,生怕孩子生下來不是丈夫日夜盼望的兒子,她很不願意使丈夫遭到失望的痛苦。因此,她的思想長期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經常夜不成眠,噩夢連連,以致休息不好,引起了高血壓、心悸等症,食欲不振,營養不良,整個懷孕期間,都是病魔纏身,結果到分娩時,本來可以順利生產的嬰兒,成了難產,高血壓、貧血一起來,致使子宮收縮不利,隻好手術取出嬰兒,她備受痛苦。當嬰兒出來以後,妻子知道了是丈夫不如意的女孩,一下子昏迷過去。助產士又當了內科大夫,進行病房搶救。產前產後的一切,使女方的健康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妻子患了慢性高血壓病,孩子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弱智兒。

這一切,都是盼兒子帶來的不幸,鑄成了終身的遺憾!

男尊女卑,重男輕女,曾是人類曆史上出現過的迂腐觀念。現在應該更新了。如果有人還抱著這陳腐的觀念不放,實際上是自找煩惱,自討苦吃。

我們社會主義製度下的新人,特別是在今天文明發達的年代裏,必須提倡男女平等,決不要在生男生女上互相埋怨。夫妻要共同努力,撫養和教育孩子成為國家有用之材,不管是男是女,都會給家庭帶來幸福、愉快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