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拉麵由於工藝性強、口感好、品種多,不僅在國內負有盛名,在國外也享有盛譽。至今韓國、日本、美國等中餐館仍掛著“福山大麵”的招牌。
蓬萊小麵
與福山大麵相對應的蓬萊小麵,也是久負盛名的風味小吃。它用與福山拉麵相同的拉麵技術,拉出勻條,用煙台名產:肉質鮮嫩的加吉魚作鹵,以及麵坯少、鹵汁多而有別於福山大麵;又以其清鮮味美、風味別具一格而獨成特色。
台灣國民黨行政院院長孫運璿是蓬萊人,病危時極想吃家鄉飯——蓬萊小麵,因而蓬萊小麵名聲大噪。
鮮魚水餃
長島的鮮魚水餃具有鮮嫩、個大、餡多、皮薄的特點。鮁魚、牙鮃魚都是入餡的佳品。所謂鮮嫩,即魚剛撈上來不久,甚至切成的魚塊還在顫動。將切碎的魚放入醬油、蔥花、薑末等調料,叫“透味”。在和餡時,要兌適量的水攪勻,這樣的水餃才鮮嫩。實踐證明,魚餡餃子最喜韭菜,它的辛辣味,可使魚味更鮮。鮮魚餃子皮兒,擀得精薄,幾乎透出餡兒來。包時,因皮製宜,皮兒大,餡兒塞得飽飽滿滿的,往往捏不嚴餃子邊,這也不要緊,即使露了餡兒也混不了湯。餃子就像裹著一層薄皮兒的大魚丸子。
大的水餃,一碗多則五六個,少則三四個。吃飽了,舌尖似乎被鮮得麻木了。所以,吃鮮魚餃子多用搗碎的大蒜配以醋、香油等調料,以利解膩、清口。
寧海腦飯
寧海(今牟平區)腦飯始創於1927年,以其製作精細、味美可口而聞名於膠東,因此膠東流傳著“文登包子福山麵,寧海州裏喝腦飯”的民謠。
其做法是:將小米淘洗幹淨,用清水浸泡軟,放入磨中磨成漿,用潔布包住過濾,放鍋內熬至粘稠,盛盆內待用;然後製作豆腐腦,揭去豆腐皮,倒入小米粥盆內,再將菠萊洗淨切成段,與豆腐皮一起加香油炒熟,放在豆腐腦上麵,即成五顏六色的“寧海腦飯”。
吃時加食鹽、辣椒醬、醃雪裏蕻,風味獨特,鮮嫩香辣。
煙台燜子
煙台特色獨具的風味小吃。
主要原料是綠豆或甘薯製成的粉坯。吃時切成小型方塊在油鍋裏煎燜,然後加以佐料拌著吃。佐料通常由稀釋的麻汁和蒜泥組成。蒜泥因為則出鍋的“燜子”熱氣蒸騰而有一種輕微的“胡彤”味兒,食之別有風味。
這與“河北燜子”、“遼河燜子”相類,不過“煙台燜子”加了獨有的一種佐料——蝦油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黃縣肉盒
黃縣肉盒自明末清初問世後,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素以肉多萊少,色澤金黃、餡鮮汁多,皮酥脆香不粘牙而聞名齊魯。
其做法是:麵粉加豬油搓成油酥麵團。麵粉加80度熱水燙成燙麵麵團,再將麵粉用涼水調製成涼麵團,兩種麵團放在一起揉勻,擀成薄長方餅。把油酥麵團也擀成同樣大小長方薄餅。兩種麵餅摞在一起,然後搓成長條狀,掐成一個個麵坯,擀成薄皮包餡。捏成菊花頂式圓包,放到燒熱擦過清油的平鍋內,上下麵煎成金黃色。再將肉盒豎起,煎成六麵方圓形,取出肉盒。平鍋加入多量清油燒熱,複將肉盒放入,半煎半炸至熟透即成。
工藝十分繁雜,多道工序,但是味道獨特,為美食家所鍾愛。
鹹魚鹹蟹
煙台瀕海,加之過去有許多強度很大的體力勞動,如掖縣、黃縣的手搖轆轤澆地;招遠的推碾粉金;漁村的抬船捕撈,煙台的負重地排車運輸等等。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消耗大量的體力。適應這種需要,就將海中產的魚、蟹醃漬加工,成為“苦力”的常備食品。如掖縣的“鹽蟹子”、煙台的“爛翻身”鮐魚,長島的“海兔兒醬”等等。
如今生活好了,這些最常見的民間小吃反而更為人們所懷念,因為它們雖然“特鹹”,但卻有獨特的風味。不僅可以慰“懷舊”的饑渴,而且可以“特別下飯”,是增進食欲的絕佳小吃。
10.特色名菜
全國“四大菜係”(又說“八大菜係”)之一的魯菜,主要是濟南菜和膠東菜。膠東菜其實就是“福山萊”,所以福山被稱為“烹飪之鄉”,是“魯菜的發祥地”。1999年福山正式被全國烹飪協會命名為“魯菜之鄉”。
昔日北京的著名飯莊酒樓,絕大多數是“福山幫”開的;今日從聯合國總部到世界各國的首都,都有福山原籍的名廚在掌勺。人生能品嚐魯菜,實在是難得的“口福”。
魯菜的特色美饌、風味小吃多多,到了煙台,你才能品嚐到它的原汁原味。
此外,你還能感受到煙台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吃在煙台”是不爭的事實!
煙台的飯館酒店均以善於烹調海鮮為其特色,就地取材,精工細作,世代積累,產生了不少名震遐邇的名菜佳肴。舉例可有:
大蝦;
扒原殼鮑魚;
蔥爆海參;
芙蓉幹貝;
清蒸加吉魚;
油爆海螺;
清湯全家福;
海腸子;
炸蠣黃;
海膽羹。
大蝦
紅燒大蝦
傳統名萊,常作為高檔宴席的一道主菜備受客人青睞。
主要原料為渤海盛產的明蝦(當地人稱為“對蝦”、“大蝦”),副料有冬筍、水發魚骨和冬菇。製作時,將蝦齊眼睛剪去須、槍,去爪和尾尖;背部拉口,去除砂包和食線。蝦切兩刀為三段。將蝦及所用副料在開水中氽過。然後將蝦入勺煸妙,擠出腦黃,下調料,打湯,加副料,用微火靠至汁濃將盡,淋花椒油即成。裝盤亦有講究,要將大蝦原形對外,六隻蝦,左右各擺三個,背朝外,頭對頭,尾對尾,副料置於蝦頭、蝦尾處,餘汁澆到盤內。
這道菜油亮鮮紅,口味鹹甜,鮮美異常。不僅在國內深受歡迎,在異國他鄉也備受友人稱讚。
對蝦為煙台的著名海珍,做法很多,除了“靠大蝦”之外,還有“三彩對蝦”、“紅燒大蝦”、“煎氽大蝦”、“炸風尾蝦”、“椿頭蝦卷”、“椿頭烤大蝦”等經典名萊。
扒原殼鮑魚
鮑魚渾身是寶,其殼是名貴藥材,而且形象極美,帶著原殼登席,可謂“色、香、味”絕佳。在口福之外,還能得到巨大的精神享受。鮑魚入饌已有兩千餘年的曆史,自古即被視為珍饈佳肴,列為“海味之冠”。製做此萊,需先把鮑魚肉扒製成熟,然後再裝入原殼中,使之保持原狀,再澆以芡汁,恰似鮑魚潛遊海底,透明發亮,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將其整體夾入碟內,觀其形啖其肉,別有風趣,食肉之後將殼洗淨,攜之而歸也不失為一種別致的紀念品。因而深受中外賓客的讚賞。
昔日有“鮑魚不過珍珠門”之說,是說它的產地很受限製,因而產量很少。現在經過漁民的頑強拚搏,不僅將這稀世海珍移植於廣大海域,而且人工養殖也獲得了成功。所以,這昔日隻有帝王貴胄方可享用的“海味之冠”,普通百姓也可一飽口福。來到煙台,不妨點上這道名菜享用。
蔥爆海參
海參為常見的名貴萊品,但煙台的“蔥爆海參”製法有獨到之處。先將發好的海參放鍋中燒煮片刻,再將蔥段用豬白油炸至金黃色,撈出後加調料入籠略蒸,去湯汁,留蔥段。將白糖炒至紅色,下薑末兒,放海參略加以煸炒,隨即下入蔥油糊及料酒、清湯、醬油等調料,用旺火燒開,移微火靠去湯汁大半,再改用旺火,顛翻掛芡入盤。另用旺火加蔥油糊和蔥段略煸,撒在海參上即成。
這道萊的特點是:蔥香濃鬱,口味鹹甜,軟而不爛。
現代人飲食崇尚營養為主。海參極富蛋白質。煙台的“蔥爆海參”由於烹飪得法,不僅蛋白質絲毫未遭破壞,而且口味絕佳,可以強烈刺激食欲,令你百食不厭。
芙蓉幹貝
膠東傳統名萊,曆史悠久,是福山菜的典型代表。
所謂“福山菜”,是因為膠東半島瀕臨沿海,盛產海鮮,形成以擅烹海味,以鮮活原料為主,應用能保持鮮味的烹調方法形成的特色萊係,成為魯菜的主要構成成分。“芙蓉幹貝”是膠東各大飯店的家常萊。
此菜以幹貝為主,加蔥、薑、清湯上屜蒸熟,再將蛋青上屜蒸熟成芙蓉狀,把蒸好的幹貝撒在上麵,引入高湯,淋上香油即成。蒸製成的芙蓉幹貝,蛋清如芙蓉出水,幹貝恰似石榴蓮子出殼,食之鮮嫩可口,回味久長。
近來此萊變化做法,將幹貝放在芙蓉蛋清的下麵,謂之“綿裏藏針”。名菜起雅名,寄托著人們的感情。
清蒸加吉魚
加吉魚學名真鯛,有紅鱗加吉與黑鱗加吉之分,紅鱗尤佳。
清代著名學者郝懿行有一本博物方麵的著作《記海錯》,其中稱加吉魚:“茲魚獨登萊有之”,“啖之肥美,其頭骨及目多肥腴,有佳味”。又有民諺稱魚味最佳者乃“加吉頭,鮁魚尾”。還流傳著一些關於加吉魚的美食傳說,與加吉魚一起膾炙人口。
烹調以清蒸最佳,能保持其鮮味。
製做時,先將魚開膛,去鱗洗淨,在魚身兩麵剞斜刀,手提魚尾,在沸水中稍燙,取出後用幹布吸幹水分,將精鹽、紹酒撒在魚身上,放盤中,另將肥肉、冬筍、冬菇及蔥薑切絲,一起拌和後,撒在魚身上,再淋上芝麻油,上籠用旺火蒸約20分鍾即成。萊品肉嫩而白,味殊鮮。
食魚之後的殘骨,尤其是頭骨可以氽湯,煙台有“食魚必喝湯”之說。加吉魚湯其味特美。
油爆海螺
海螺屬海生軟體動物,種類繁多,常見的有紅螺、香螺、馬蹄螺、玉螺、榮螺等。遼東半島多出香螺,山東半島以紅螺為多。煙台海域盛產的紅螺,個頭大,肉質鮮嫩,而且細膩可口,可做多種風味萊肴。“紅燒海螺”(即“油爆海螺”)在山東省首屆魯萊大獎賽上被評為20個優秀萊之一。
製做時鍋內添大鍋油燒至九成熱時,放入海螺一衝,撈出控淨油,再將鍋內加底油,用蔥、薑、蒜爆鍋,用料酒一烹,將玉蘭片、海螺肉及汁水一並下鍋翻勺,淋上香油裝盤即成。
此萊為煙台傳統名萊,其風味特點是:色澤銀黃油亮,質地脆嫩滑爽,口味清鮮稱心。
清湯全家福
煙台傳統名萊。其用料和做法是:將海參片成長條,鮑魚、蝦仁片成抹刀片,魚肚改成梳子花刀,蘆筍切成長段,玉蘭片、雞油、豬肉均切成片,蔥、薑切成絲,香萊切成段。雞片加蛋清、濕澱粉抓勻,入五成熱油中滑熟;肉片在沸水中氽熟;玉蘭片、魚肚用開水氽透撈出控淨水。以上各料都放在大湯碗內。鍋內加清湯燒開,放入幹貝、鮑魚、蝦仁、蘆筍氽透,撈出控淨湯汁,蓋在海參上麵。鍋內加清湯、食鹽、味精、料酒、醬油、蔥、薑絲燒開,撒上香萊段,淋上香油,澆到大湯碗內即成。
它的風味特點確實是:原料齊全檔次高,營養豐富味道鮮。
煙台民俗對菜名十分考究。加吉魚上高檔宴席不僅因為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還因為名曰“加吉”,吉利成雙的意思,“清湯全家福”其實是高檔海味的大雜燴,但取名十分吉祥,因而成為喜慶宴席上備受歡迎的一道大萊。
海腸子
海腸子是一種生於淺海,含有豐富蛋白質的軟體動物,形狀如腸,或日是“海中蚯蚓”,為福山沿海所獨有,經名廚精心創製,成為聞名遐邇的佐酒佳肴,備受各地食客讚賞而成為煙台特有的傳統名萊。
據說當年在北京“福山幫”所以能在餐飲業獨占鼇頭,靠的就是這海腸子。當時沒有味精,福山籍廚師將家鄉產的海腸子焙幹研成粉末,加入萊肴使之鮮美異常,因而在競爭中占了優勢。
海腸子的做法很多,有油爆海腸子、紅燒海腸子、韭黃炒海腸子等。
韭黃炒海腸子的做法是:先將海腸兩頭去掉,刮去內髒,切段寸許,用十成熱油下勺一衝,將韭黃、海腸下鍋略炒,加紹酒、食鹽、醬油翻勻,再加少許芝麻油即成。
炒成的海腸子,色澤紫裏透紅,脆嫩鮮美。
炸蠣黃
炸蠣黃是福山風味名萊,已有幾百年的曆史。“蠣黃”,就是生於淺海岩石上的牡蠣的肉。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為食客所青睞。
製做方法是將蠣黃取出,加以佐料,沾上幹麵粉,下油鍋炸成金黃色即成。吃時可蘸芝麻鹽,或花椒鹽,外酥裏嫩,味道鮮香,是聞名的佐酒佳肴。
海膽羹
長島獨創名萊。
原料采用長島特產光棘球海膽。此海膽生殖期卵黃形如桔瓣,色黃味鮮,是名貴滋補品。當地群眾曆來用它烹製湯鹵。
製做方法是在勺內加清湯燒開,放入海膽的卵黃、精鹽,勾上芡,撒上蔥末、香萊即成。
海膽羹湯色奶白,味極鮮,為長島賓館廚師獨創。目前此菜已遍及全國各大賓館、飯店,成為高級宴席的湯菜。但均不及在產地來得更加“原湯原汁”。
後記:《煙台大觀》出版發行之後,盛況出人意表,海外也有人索要,我十分汗顏,印製太寒酸了,而且光禿禿的隻有文字。
《煙台史海鉤沉》的作者,感動煙台2004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煙台的文化人王煥理;《煙台舊影》的作者王景文,都來找我,提供照片,多方奔走,希望能有一本文圖並茂的《煙台大觀》重印發行。得到了他倆共同的朋友,煙台啤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曲繼光先生的積極支持。曲總不但支持《煙台大觀》的重印,而且將他珍藏的煙台開埠早期外國明信片上的老照片編印在書中。還應指出的是,曲總作為一個收藏家,多年不惜花巨資珍藏著大量的煙台老照片,為煙台的持續發展儲備了必要的“軟件”,近來發現有人不尊重他的知識產權,肆意盜用。這是很不嚴肅的。
現在的新版本作了必要的修改,年愈八旬的著名老作家峻青為之作序。在此一並致謝!
安家正
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