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拍到馬腳(2 / 2)

聽了魏徵的話後,唐太宗這樣總結:“前事不遠,吾屬之師也!”

鄧先生是能夠在秘書省的機要室裏,看到十年前的這份朝廷例會的紀要的。那麼李世民對於出文集的態度,已經一清二楚。我想,這位真正的英明之主,肯定打心眼裏不屑於與隋煬帝這類賴蛋帝王為伍,湊熱鬧也弄出一套文集,撈點版稅花花。因為隻要看一看他們是些什麼角色,李世民是打死他也不會幹的。那個隋煬帝楊廣,是十惡不赦的暴君,那個陳後主陳叔寶,是亡國投降的昏君,那個梁武帝蕭衍,則是個愈老愈糊塗,最後餓死台城的庸君,把他李世民的文集放在書架上,與這些阿貓阿狗式的末流帝王的文集排列在一起,他不覺得十分丟人嗎?所以,鄧先生的建議被拒絕,隻怪他急於拍馬而拍得不是地方,沒有拍在馬的屁股上,而是拍在馬的腳上,挨踹也是活該了。

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四唐紀豈止他呢?在他上這份奏章的六年前,也就是公元六三二年(唐太宗貞觀六年),秘書少監虞世南曾經呈奉上一部歌頌唐太宗功績的著作,書名《聖德論》,就碰過一個軟釘子。虞世南在李世民的心目中,比這位鄧先生可是重要得多,不僅僅少監比佐郎的級別高,而是唐太宗十分欣賞他。這從六三八年五月虞世南逝世時他給予的評價,便可看出這一點。唐太宗稱他為“五絕”,也就是讚譽他在德行、忠直、博學、文章、書法上都達到了極致境地。現在能見到的《孔子廟堂碑》,就是他傳世的墨寶。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愛好書法,癖嗜並珍藏王羲之《蘭亭集序》真跡的李世民,捧著虞世南親筆手書的這部頌揚他的作品,該是怎樣的愛不釋手。

誰不願意聽人說自己的好話呀!可是,李世民卻非常明白,他能實事求是地估量自己,比那些賴蛋皇帝當然要勝出許多,但能不能一直好到最後,猶未知也。所以,他說:“卿論太高,朕何敢擬上古,但比近世差勝耳。然卿適睹其始,未知其終,若朕能慎終如始,則此論可傳;如或不然,恐徒使後世笑卿也!”

十)雖然文人學士們,一心想促成李世民的這部文集的出版,但由於本主兒的竭力反對,計劃就這樣流產了。

這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有自知之明的皇帝啊!

寫到這裏,不禁想起幾年前山東泰山腳下的一個被法辦的市委書記,他倒是在他小人得誌的當令季節裏,給自己出了一部他的文集。此人姓胡,故名“胡選”,令全市學習。固然,其狂妄驕橫的程度令人可恨,其愚昧無知的蠢態也使人可悲,然而接著想下去,這樣一個成為曆史笑柄的人物,居然還有一些拍馬屁者為他整理出一本書來,那豈不屬於更可笑的卑鄙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