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指南方不肯休(1 / 3)

由於伯顏對文天祥的敬佩而想籠絡住他,使他為元朝效勞,同時又由於文天祥的磐石般的抗元決心而害怕放虎歸山導致後患無窮,因此,伯顏決心把文天祥送往大都交與元世祖忽必烈。在被元軍扣留初,當文天祥聽說自己的義軍被朝廷解散了時,心中痛苦萬分,首先想自殺殉國。但想到半壁河山已被元軍占領,人民還在義無反顧地抗元,便決心放棄做無謂的犧牲而逃出虎口,把抗元鬥爭進行到底。

二月初八,南宋左丞相吳堅、右丞相賈餘慶、知樞密院事謝堂、簽書密院事家鉉翁、同簽書樞密院事劉出和文天祥一起被元軍押往元大都。

這天,就在船要開的時候,杜滸突然來到碼頭。他跪在文天祥麵前,誠懇地說:

“文大人,讓我跟您一起去吧!我願意一輩子跟隨您,服侍您,生死都要和您在一起。”

文天祥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急忙將他攙扶起來,然後含著眼淚,深情地望著他,答應了這位摯友的請求。

同文天祥一起到皋亭山元營的一些隨從,有的已不辭而別,剩下餘元慶、金應等十人,也同船北上。

船沿運河向北行,一路上,文天祥和杜滸談起臨安的情況。

“咱們的義軍是不是已經被賈餘慶等人解散了?”文天祥問。

“他們發出榜文,讓義軍將士各自還鄉,可是大部分弟兄沒聽他們那一套,許多人說回到江西還繼續幹。”杜滸答道。

“朝廷裏有什麼消息?”

“元軍把三宮俘虜北上,而且還把府庫裏的各種圖籍、祭器和寶物都搶劫走了……”

文天祥聽了,連連歎息:“真可惜啊!難道大宋就這麼完了嗎?”

“還有救,”杜滸湊近身子小聲地說:“聽說吉王、信王已經安全到達永嘉(今浙江溫州)了,正力圖恢複宋朝。另外,張世傑率領部隊也已經到定海(今舟山),很快就會趕去勤王!”

“好,大宋還有希望!”文天祥高興極了,“咱們得想法子趕快到南方去!”

杜滸帶來的消息,更加堅定了文天祥逃出去的信心,於是,他們尋找脫身的機會。

二月十日,船停泊在杭縣謝村。晚上,文天祥和杜滸商量好了乘夜色正濃時逃走。可是不巧,元軍派一個姓劉的百戶帶著二三十人和一條船來了,逼著文天祥他們下船登岸,嚴加看管。賈餘慶見劉百戶是漢人,就對元將鐵木兒說,文丞相別有用心,要多加小心。這樣元將鐵木兒戒備就更嚴了,而且第二天一早就讓文天祥他們上了另一條船。在一片喝罵和催促聲中,文天祥及其他隨行人員被押著向前走,他們感到莫大的羞辱,心中火冒三丈,但事已至此,隻得權且忍耐,再尋找機會。

船從謝村開出,離臨安越來越遠,文天祥望著臨安的方向,心中十分悲痛,他默默地說:“別了,臨安,但是,請相信,這分別是暫時的,我文天祥一定要回來!”

往北走,正是元軍進攻臨安經過的地方,農田村舍一片淒涼。文天祥觸景生情,感慨萬分。特別是到了平江,文天祥想起當時要不是被朝廷下令調走,自己必然會死守平江城,現在也不會成為元軍的俘虜,船在平江停了一個多時辰,人們聽說文丞相被押,從這裏經過,紛紛前來探望,有幾個原來地方上的官吏在碼頭上等候多時,他們涕淚滿麵,要求登船拜見。元軍看到這情景,生怕出事,趕忙解纜開船,並對文天祥嚴加防範。文天祥又沒能夠逃脫,但他由此看出了民心,因而也更加堅定了逃跑和繼續抗戰的決心。

船經無錫,文天祥想起18年前陪弟弟文璧經此地去臨安應考的情景,感到世事滄桑,心中無限淒楚。

船到常州,舉目四望,一片蕭條景象,常州人民被元軍殺戮殆盡。文天祥憤慨不已,決心為無辜的人民報仇。

常州邊上的五木是文天祥的戰友尹玉、麻士龍和無數愛國戰士犧牲的地方。經過這裏時,文天祥仿佛覺得湯湯河水,都是眼淚彙成,他暗暗地祈禱說:“安眠吧!你們的血不會白流,你們的犧牲是會得到補償的!”

二月十八日,船行到了鎮江,眼看就要和江南父老告別了,文天祥心中更加焦急,他恨不得能插翅飛了出去。

元朝大將阿術當時駐紮在鎮江對岸的瓜州,他主持江北軍事,地位顯赫。十九日,他想見見宋朝的“祈請使”以及文天祥,於是就讓這些人渡江前去。

阿術滅宋之功不亞於伯顏,因此趾高氣揚,不可一世。賈餘慶等“祈請使”見了阿術,奴顏婢膝,醜態百出。文天祥怒不可遏,在一旁一言不發……

狡詐的阿術,見文天祥閉口不言,便起了疑心,另外,又考慮到這批人北上,要經過宋軍堅守的地區,於是就吩咐押解的軍官嚴加看管,同時先押他們回鎮江等候命令,待布置妥當,再繼續北進。

在鎮江,文天祥借住在一個名叫沈頤的人家裏,元軍派人監守,開始監守很嚴,過了兩天,見文天祥沒有什麼動靜,就放鬆了。

這時,文天祥找杜滸以及餘元慶商量逃走的事。文天祥分析道:“鎮江是軍事重鎮,敵人防守嚴密,逃走不易,但如果現在不逃,過了江,越向北就越不易脫身。這裏離揚州和真州(今江蘇儀征)都不遠,兩地都在宋將手中,去揚州危險大,去真州雖說要逆流而上,但州城就在江邊,元軍防範也不嚴密,因此,隻要找到船就可逃往那裏。”

要逃走就得橫下一條心,杜滸說:“逃跑的計劃如果泄露,就會死,逃到半路被捉回來,也會死,而且大家都活不成,咱們大家會不會後悔?”

文天祥指著自己心口發誓說:“死有什麼可怕?我不後悔!”說罷,從身上取出一把匕首,對杜滸和餘元慶說:“萬一逃不成,就自殺殉國。”杜滸和餘元慶非常激動,也都掏出匕首。接著大家都表示了決心,然後開始行動。

要逃走一定要有船,要找船一定要有當地人的幫助,文天祥被元軍派的王千戶監視得很嚴,走不開。杜滸和餘元慶行動方便些,所以他倆便外出去找船。

這時鎮江街頭出現了一個醉漢,他整天在酒樓上喝得醉醺醺的,然後瘋瘋癲癲地找那些素不相識的人閑談,這人就是杜滸。他遇見心向宋朝的人,就送些銀兩,並且說出自己要找船的事。他先後找了十多個人,這些人很願意幫忙,隻是都找不到船。這一舉動很冒險,隻因百姓都很痛恨元軍,沒有人去告發,所以沒有發生意外。

餘元慶比杜滸謹慎,他仗著自己是真州人,天天在街上轉著,找熟人打聽。一連八天過去了,他們都沒有找到船。看到長江上小船一隻又一隻,都由元軍嚴格看管,杜滸和餘元慶歎著氣,焦急萬分。

第九天晚上,餘元慶在街上走著走著,碰巧遇一位老朋友,而且是給元軍管船的。餘元慶大喜,立刻求老朋友幫忙,答應給他1000兩賞銀,以後還保他當大官。

“要是為錢和官我就不幹了,”這人氣憤地說,“我就是要為大宋救出一位丞相,好去建功立業,趕走元軍。銀兩、官職我都不要,隻求丞相賜一紙文書,太平之後,我好去拜見!”

餘元慶非常高興,回來報告了文、杜二人。

這些天杜滸雖然沒有找到船,但是他結識了一個熟悉道路的老兵,送給他一些錢,並請他喝酒,這人便答應到時領大家抄小路到江邊,那樣比較安全。另外,杜滸還結識了一位專門查夜的劉百戶,這人貪便宜,得了杜滸的銀兩,喝了杜滸的酒,便答應隨時派人提了官燈來接杜滸,不受夜禁的限製。

二月二十九日準備工作就緒,文天祥決定夜間逃走,並事先派兩個人到找好的船上,準備夜間在甘露寺下等候。沒料到就在二十九日中午,元軍派人通知,要立刻渡江到瓜州去。麵對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文天祥非常吃驚。但他很沉著,借口自己住在老百姓家,得到通知太晚了,來不及準備,請元軍寬容一個晚上,明早再過江去。元軍沒懷疑,勉強答應了。

監視文天祥的那個王千戶,總是寸步不離文天祥,就連睡覺也要挨著文天祥。不擺脫他,就無法逃走了,為了擺脫他,文天祥讓杜滸買了許多酒和肉,借口明天要走,擺起了酒席,一來辭別鄉土,二來酬謝房主人沈頤,請王千戶作陪。他們痛飲了一場,過了一個時辰,沈頤醉了,緊接著王千戶也爛醉如泥了。

不久,事先約好的那個帶路老兵也來了。老兵藏在屋裏,杜滸在門外等著劉百戶派人送來官燈。二更天,果然來了個提著官燈十五六歲的元兵。杜滸大喜,叫了老兵,帶上提官燈的元兵走了。文天祥換了衣服,跟在後麵,其他人一個一個在黑暗處遠遠地跟著。因為有官燈,一路無人盤查。到了人煙稀少的地方,杜滸拿出些銀子給提官燈的元軍,告訴他明天到某處去取燈。這個元兵也不懷疑,拿了錢就走了。

有盞官燈,過大街,穿小巷,暢通無阻。走到街的盡頭,元軍把十幾匹馬拴在路中間,以此設立關卡而擋住和盤查過往人們。因為多少天來一直沒有什麼情況,元軍就都躲在屋裏睡覺了。文天祥一行,踮起腳輕輕地從馬旁邊走過去。馬見生人,騷動起來,幸虧屋裏的元軍睡得過死,沒被吵醒,他們才幸運地又闖過了一關。

在老兵的帶領下,抄小道,很快來到江邊甘露寺下。杜滸打發走了老兵,大家開始找船。不料,船沒找到,先派去的人也無影無蹤。大家非常擔心。

餘元慶也很著急,但他想朋友不會失約,可能是這裏不安全,把船藏到僻靜處去了。他不顧天寒水冷,撩起衣服,沿江涉水尋找起船來。

文天祥等人立在江邊焦急地等著。他心想,如果找不到船,也絕不能等著落到元軍手裏,他摸了摸隨身帶的匕首,暗下決心,不得已時,就自刎或投江。

過了一會兒,遠處傳來了船槳擊水聲。餘元慶走了一二裏路,終於把船找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