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心髒的泵血功能
①心動周期;②心髒泵血的過程和機製;③心髒泵血功能的評定;④心髒泵功能的調節。
二、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電生特性
①心肌的生物電現象;②心肌的電生理特性;③正常典型心電圖的波形及其生理意義。
三、血管生理
①動脈血壓;②靜脈血壓和靜脈回心血量;③微循環;④組織液的生成及其影響因素。
四、心血管活動的調節
①神經調節;②心血管反射;③體液調節。
五、器官循環冠脈循環。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心髒的泵血功能
1.心動周期
心髒每舒、縮一次所構成的機械活動周期,稱為心動周期。心房與心室的心動周期均包括收縮期和舒張期。由於心室在心髒泵血活動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所說的心動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動周期而言。心動周期持續的時間與心跳頻率有關。如果心率增快,心動周期持續時間縮短,收縮期和舒張期均相應縮短,但舒張期的縮短更明顯。因此,心率增快時心肌的工作時間相對延長,休息時間相對縮短,這對心髒的持久活動是不利的。
2.心髒泵血的過程和機製
左右心室的泵血原理基本相同,現以左室為例說明心髒的泵血過程和機製。在一個心動周期中,由於心室的收縮和舒張活動,造成了瓣膜兩側壓力差的變化,於是導致瓣膜的開放和關閉,而瓣膜的開閉,又導致血液的定向流動,血液的進出心室,導致心室容積的改變。現將在一個心動周期中心室內壓力、容積的改變、瓣膜的啟閉及血流情況歸納為下表。在等容收縮期和等容舒張期,室內壓上升和下降速度最快。快速射血期室內壓達最高值。減慢射血期,室內壓雖已低於主動脈壓,但動脈瓣仍然開放,其原因在於當時血液具有較高的動能,能夠依其慣性衝開動脈瓣,逆著壓力梯度繼續射人主動脈。
心室充盈主要依賴心室本身舒張所致的低壓抽吸作用,心房收縮雖可使心室的充盈量有所增加,但不起主要作用。
3.心髒泵功能的評定
(1)心髒的輸出量
每分輸出量和每搏輸出量:一次心跳一側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稱每搏輸出量,簡稱搏出量。每分鍾射出的血液量,稱每分輸出量,簡稱心輸出量,等於心率與搏出量的乘積。左右兩心室的輸出量基本相等。
(2)射血分數
搏出量占心室舒張末期容積的百分比,稱為射血分數。健康成年人搏出量較大時,射血分數為55~65。
(3)心髒作功量
心室一次收縮所做的功,稱為每搏功,可以用搏出的血液所增加的動能和壓強能來表示。
4.心髒泵功能的調節
心排出量為每搏量和心率的乘積。而每搏量的多少又受心肌收縮前的初長度(前負荷)、後負荷以及心肌本身的收縮能力等因素的調節和影響。
(1)每搏量的調節
①心泵功能的自身調節:即使在沒有神經和體液因素的參與下,心髒也能自動地調節並平衡每搏量和回心血量之間的關係,這種調節稱為心泵功能的自身調節。
在每搏量的這種調節機製中,引起調節的因素是心肌細胞本身初長度的改變,其效應是心肌細胞收縮強度的變化,因此,將這種形式的調節又稱為異長調節。
心髒自身調節的生理意義在於對每搏量進行一定限度的精細調節,使每搏量與回心血量相適應,使左、右室的每搏量相一致。
②心肌收縮能力的改變對每搏量的調節:人們在運動或強體力勞動時,每搏量和搏功可成倍增加,而此時心髒舒張末期容量或充盈壓並不明顯增大,甚至有所減少。此時心肌可通過改變其收縮能力來調節每搏量。心肌收縮能力增強,每搏量增加,反之則減少。這種調節與心肌的初長度變化無關,故又稱等長調節。
③後負荷對搏出量的影響:對心室而言,動脈血壓起著後負荷的作用,因此,動脈血壓的變化將影響心室肌的收縮過程,影響每搏量。
綜上所述,心室後負荷本身可直接影響每搏量,隨後通過異長和等長調節機製,使前負荷和心肌收縮能力與後負荷相互配合,從而使機體得以在動脈血壓增高的情況下能夠維持適當的心棑出量。
(2)心率對心排出量的影響
正常成年人安靜狀態下,心率約為60~100次7分,平均為75次/分。
心排出量是每搏量與心率的乘積。在一定範圍內,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但是,如果心率增加過快,達到每分鍾180次時,心室充盈時間明顯縮短,充盈量減少,每搏量可減少到正常時的一半左右,心排出量亦開始下降。反之,如心率太慢,低於每分鍾40次,心排出量亦減少。
二、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電生理特性
1.心肌的生物電現象
根據組織學和電生理學特性,可粗略地將心肌細胞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普通的心肌細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執行收縮功能,故又稱為工作細胞。另一類是一些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細胞,組成心髒的特殊傳導係統,其中主要包括P細胞和普肯野細胞。
(1)工作細胞的跨膜電位及其形成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