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組胺:由固有膜中的肥大細胞產生,壁細胞上有場受體。以上三種物質一方麵通過各自在壁細胞上的特異性受體,獨立地發揮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另二方麵表現為相互加強的加強作用。
(2)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食物是促進胃液分泌的天然刺激物,胃液分泌分頭期、胃期和腸期:
①頭期:包括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前者是由食物有關的形象、氣味、聲音等刺激了視、嗅、聽等感受器而引起的,後者則是當咀嚼和吞咽食物時,刺激了口腔和咽部等處的化學和機械感受器而引起的。傳入途徑與進食引起唾液分泌的途徑相同,迷走神經是這些反射共同的傳出途徑,迷走神經興奮後,除直接引起胃腺分泌胃液外,還可引起胃竇黏膜內0細胞釋放胃泌素,後者經血液循環刺激胃腺分泌。頭期的胃液分泌量大,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尤其高。
②胃期:主要途徑有:食物擴張刺激胃底、胃體部的感受器,通過壁內神經叢,作用於0細胞,引起胃泌素的釋放;食物的化學成分直接作用於G細胞,引起胃泌素的釋放。食物刺激可引起迷走-迷走反射,使胃腺分泌和G細胞興奮。胃期的胃液分泌酸度也高,但胃蛋白酶含量較頭期為弱。
③腸期:“經反射作用不大,主要通過體液調節機製。十二指腸釋放的胃泌素、小腸黏膜釋放的腸泌酸素及由小腸吸收的氨基酸等可能參與腸期的胃液分泌。腸期的胃液分泌量較小。
小腸內消化液分泌的調節受神經和體液的調節,但是以體液調節為主。神經調節,迷走神經可直接作用於胰腺,也可通過胃泌素釋放,間接刺激胰液分泌。特點是水和10含量少,酶含量豐富;交感神經:為內髒大神經,總體上講作用廣大。其膽堿能纖維可增加胰液分泌,腎上腺素能纖維的縮血管作用則抑製胰液分泌。
體液調節:促胰液素主要作用於胰腺小導管上皮,保使分泌大量水分和103”,酶的含量很低。膽囊收縮素,也稱促胰酶素,主要作用於胰腺腺體上皮,分泌的胰液中水和含量少,酶含量豐富;胃泌素,迷走神經興奮後,通過胃泌素的釋放,間接引起胰液的分泌。
(3)胃液分泌的抑製性調節
在消化期內,除精神、情緒因素外,主要有:
①鹽酸:為一種負反饋調節機製。
②脂肪:可能與小腸黏膜釋放的所謂“腸抑胃素”有關。
③高張溶液:可激活小腸內滲透壓感受器,通過腸-胃反射,以及通過刺激小腸黏膜釋放一種或幾種抑製性激素抑製胃液分竭。
3.胃的運動
(1)胃的容受性舒張
當咀嚼和吞咽時,食物對咽、食管等處感受器的刺激,可通過迷走神經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體肌肉的舒張,稱為胃的容受性舒張。它適應於大量食物的湧人,而胃內壓力並不明顯升高,從而使胃更好地完成容受和貯存食物的功能。在這個反射中,迷走神經的傳出通路是抑製性肽能纖維。
(2)胃的蠕動
食物入胃後約5分鍾,蠕動即開始。蠕動從胃的中部開始,有節律地向幽門方向進行,每分鍾3次。意義在於:①使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以利於胃液發揮消化作用;②攪拌和粉碎食物,並將食物向前推進。
(3)胃的排空及其控製
食物由胃排人十二指腸的過程稱為胃的排空。一般在食物人胃後5分鍾開始,不同食物排空速度不同,流體、小顆粒食物快於固體、大塊食物,蛋白質慢於糖類,而快於脂肪,混合食物一般需4~6小時完全排空。
胃內容物促進胃排空的因素有:①擴張性機械刺激所引起的壁內神經叢和迷走-迷走反射;②擴張性機械刺激和化學性刺激所引起的胃泌素釋放,促胃液素不僅增強胃的運動,還促使幽門舒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