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胃腸神經體液調節的一般規律
①胃腸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②胃腸激素及其作用。
二、口腔內消化
①唾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②唾液分泌的調節。
三、胃內消化
①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②胃液分泌的調節;③胃的運動。
四、小腸內消化
①胰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②小腸的運動。
五、大腸內消化排便反射。
六、吸收
糖、蛋白質、脂肪的吸收。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胃腸神經體液調節的一般規律
1.胃腸的神經支配及其作用
(1)內在神經叢
有兩種:①黏膜下神經叢;②肌間神經叢。內在神經叢構成一個完整的、相對獨立的整合係統,在胃腸活動的調節中具有重要意義。
(2)外來神經、
即支配胃腸的自主性神經。有:①交感神經;②副交感神經。
2.胃腸激素及其作用
從胃到大腸的黏膜層內,分散分布著數十種內分泌細胞,這些細胞分泌的激素統稱為胃腸激素。胃腸激素對消化器官的作用主要有:①調節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運動;②調節其他激素的釋放;③刺激消化道組織的代謝和促進生長,即營養作用。
二、口腔內消化
1.唾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
(1)性質
無色、無味、酸堿度近中性、低滲。
(2)成分
除99%水分外,主要有黏蛋白、唾液澱粉酶、溶菌酶和無機鹽等。
(3)作用
①濕潤與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覺和易於吞咽;②清潔和保護口腔,如清除口腔內殘餘食物,衝淡、中和、洗刷進人口腔的有害物質,以及溶菌酶的殺菌作用等;③對澱粉的初步和部分分解。
2.唾液分泌的調節
全為神經反射活動,包括:
(1)條件反射
食物的形狀、顏色、氣味、進食環境等都能形成條件反射。
(2)非條件反射
它的正常刺激是食物對口腔黏膜和舌的機械、化學和溫度刺激。傳入衝動經舌神經、鼓索神經支、舌咽神經和迷走神經到達延髓的初級中樞和下丘腦、大腦皮層等處的高級中樞。支配唾液腺的傳出神經以副交感神經為主,第9對腦神經到腮腺,第7對腦神經的鼓索支到頜下腺和舌下腺。
三、胃內消化
1.胃液的性質、成分和作用性質
無色、酸性。
(2)主要成分
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泌酸腺的黏液頸細胞、賁門腺和幽門腺共同分泌久碳酸氫鹽、內因子。
(3)作用分別為:
①鹽酸:殺菌;激活胃蛋白酶原並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酸性環境;引起促胰液素釋放,從而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有助於小腸對鈣、鐵的吸收。
②胃蛋白酶: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質,主要作用於蛋白質肽鏈上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鍵,主要產物為肪和腖。
③黏液和碳酸氫鹽:構成黏液-碳酸氫鹽屏障,具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④內因子:與進入胃的維生素B2結合並促進其吸收。
2.胃液分泌的調節
(1)刺激胃液分泌的內源性物質主要有:
①乙酰膽堿:為副交感節後纖維末梢遞質。
②促胃液素:胃腸激素的一種,有大促胃液素(三十四肽)和小促胃液素(十七肽)兩種分子形式,小促胃液素生物效應較強,但其半衰期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