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難倒孔夫子的“辯日”問題(1 / 1)

孔夫子,也就是孔丘,他是我國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當時人們心目中最有智慧的人,大家都尊稱他為孔子或孔夫子。可是大家都沒有想到,有一天,孔夫子會被魯國兩個小孩的問題給難住了。

當時,孔夫子正準備出門講學,在半路上,看見兩個小孩正為一個問題爭得麵紅耳赤,不可開交,孔夫子便上前問他們:“你們為什麼事爭執啊?”

兩個小孩爭先恐後地告訴孔夫子,他們正在爭論早晨的太陽和中午的太陽哪一個離人們更近。

一個孩子說:“我認為早晨太陽剛升起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中午的時候離我們比較遠。因為太陽剛升起來的時候看起來有馬車的車篷那麼大,可中午的太陽看起來就隻有盤子那麼小了。”

孔夫子聽了覺得有些道理。但還沒等他點頭稱是,另一個孩子馬上反駁說:“早晨太陽出來時一點都不熱,想在早上出門玩還得加件衣服呢,可是到了中午卻會覺得越來越熱,不把外衣脫掉就會覺得熱得難受,這難道不是因為早晨太陽離我們遠才覺得涼,中午太陽離我們近才覺得熱嗎?”

孔夫子一聽也覺得有道理,連連點頭。這下,兩個小孩不高興了,各拉著孔夫子的一隻衣袖說:“孔大人,您說說看,我們到底誰說得有道理呀!”

孔夫子皺緊了眉頭,想了又想,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後隻好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帶著這個難題慚愧地離開了這兩個孩子。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我們早已揭開了這道難倒孔夫子的“辯日”問題的謎底:早晨太陽確實離我們稍遠一點,中午的則稍近一些,而這個差距約等於地球的半徑(約為6400千米)。不過,這段距離相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約為1.5億千米)來說,是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的,所以,早上和中午的太陽基本上可以說是一樣遠的,對觀察早晨和中午太陽的大小來說也不起多大影響。至於我們覺得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大一些,中午的太陽小一些,則是視覺造成的誤差現象。我們都知道同一個物體如果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太陽也是同樣,早晨太陽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時,在近地麵物體的對比下,就會顯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陽孤零零地懸在空曠的天空中,周圍沒有別的參照物,看上去就會顯得小一些。

同樣,早晨和中午太陽與地球距離的遠近也不會影響到地麵溫度的變化。這是因為太陽對地麵溫度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太陽的高度角。每天從清晨太陽升起開始,太陽的高度角愈來愈大,越到中午就越接近於直射,經過大氣損失的太陽輻射就越少,單位地麵麵積得到的太陽輻射越多,溫度就會越高。所以,我們在中午會覺得比早晨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