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第一次完成環球航行的人(1 / 1)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成功,轟動了全世界。此後各國的冒險家紛紛出動,大西洋上的船隊越來越多,人們對海洋的了解也越來越清楚。這其中有一位偉大的航海家,在人類航海史上首次完成了環球航行。

1480年,麥哲倫出生於葡萄牙一個破落的騎士家庭裏,10歲時進王宮服役,16歲進入國家航海事務廳。在航海事務廳工作的經曆給麥哲倫環球航行打下了基礎。

1511年,麥哲倫跟隨新任印度總督阿爾布克爾克參加了攻占馬六甲的戰鬥。在此期間了解到,香料群島(東印度群島)東麵,還是一片大海。他猜測,大海以東就是美洲,並堅信地球是圓的。於是,他便有了做一次環球航行的打算。

但是長途航行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麥哲倫便來到葡萄牙王宮,向葡萄牙國王曼申請組織船隊去探險。可是,缺乏遠見的國王沒有答應,認為東方貿易已經得到有效的控製,沒有必要再去開辟新航道了。

麥哲倫隻好離開了葡萄牙,來到了西班牙尋找支持,西班牙塞維利亞的要塞司令非常欣賞他的才能和勇氣,答應了他的請求。

1519年9月,麥哲倫率領5艘海船,從塞維利亞碼頭出發,橫渡大西洋,到達南美洲,然後沿著巴西東海岸南下,開進南美洲南端的“麥哲倫海峽”。天公不作美,船隊在這裏碰上了壞天氣,被暴風雪圍困達5個星期之久。

暴風雪過去了,太陽重新露麵,船隊繼續前進。海峽越來越寬廣,船隊航行到被巴爾波稱為“大南海”的大洋裏。這裏碧波浩渺,風平浪靜,同前一階段的航程相比,簡直是到了另一個世界。於是麥哲倫給這片海洋起了個吉祥的名字——太平洋。在這遼闊的太平洋上,看不見陸地,遇不到島嶼,食品成為最關鍵的難題,100多個日日夜夜裏,他們沒有吃到一點新鮮食物,酒早已被喝光,隻有麵包幹充饑,後來連麵包幹也吃完了,隻能吃點生了蟲的餅幹碎屑,這種食物散發出像老鼠屎一樣的臭氣。船艙裏的淡水也越來越淺,最後隻能喝帶有臭味的變質黃水。為了活命,連蓋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於日曬、風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頭一樣,要放在海水裏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很久才能食用。有時,他們還不得不吃木頭的鋸末粉充饑。即使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麥哲倫也沒有放棄環球航行的夢想。

離開塞維利亞碼頭兩年6個月以後,麥哲倫的船隊終於來到了太平洋上的第一片陸地,這就是菲律賓群島。他們快要完成人類曆史上首次環球航行了,但麥哲倫自己卻沒能等到這一天,他在同當地居民的一次惡戰中死去了。隨從他的幸存者們,駕駛著剩下的唯一的一艘船隻,繼續西行,循著葡萄牙人已經開辟的航路,越過印度洋,繞過好望角,最後回到了西班牙。這時候,已經是他們出航的第三個年頭了。他們出發時是5艘船、265名水手,回來時,隻剩下1艘船、18名幸存者。此時,幸存者們已經極度疲勞衰弱,變得麵目全非,即便是原來認識他們的人也分辨不出誰是誰來了。不過,他們運回來數量十分可觀的香料,一把新鮮的丁香可以換取一把金幣,把香料換成金錢,不僅賺回了探險隊的全部耗費,而且還掙得一大筆利潤。

麥哲倫曆時3年的環球航行,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麥哲倫和他的同伴們首次完成橫渡太平洋的壯舉,證實了美洲與亞洲之間存在著一片遼闊的水域。這個水域要比大西洋寬闊得多。因此,哥倫布首次橫渡大西洋隻用了一個月零幾天的時間,而麥哲倫在天氣晴和、一路順風的情況下,卻要用一百多天才能橫渡太平洋。

另外,麥哲倫環球航行也以確鑿的事實證明地球是圓的,從而終結了過去關於“地方”與“地圓”的爭論,這在地理學上是永遠不會磨滅的偉大功勳。麥哲倫生活的時代,人們曾認為地球是個扁圓的盤子,如果沿著一個方向一直航行,就會到達地球的邊緣,掉入無底深淵。可是麥哲倫用實踐證明了不管是從西往東,還是從東往西航行,都可以環繞我們所在的地球一周回到原地。在人類還無法從外太空觀測地球母親的形狀時,麥哲倫卻在500年前就用環球航行圓滿地回答了這個問題,這在人類曆史上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