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片寒冷而孤獨的大陸,嚴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讓它成為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盡管如此,數百年來,仍有數以千計的探險家,不畏艱險,前赴後繼,奔向南極洲,試圖揭開這片神秘大陸的麵紗。他們表現出了不畏艱險和百折不撓的精神,也創造出了可歌可泣的業績。探險家盧阿爾·阿蒙森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阿蒙森於1872年出生在挪威,在很小的時候,他就比同齡人表現出了更強的求知欲,尤其是對海洋航行懷有十分濃厚的興趣。少年時期就立下壯誌要航海征服全球,甚至包括人類從來沒有到過的極地。1893年,阿蒙森還是一位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他不再滿足於單純學習書本上的知識。為了獲得實際航海的經驗,他不顧別人的勸阻,毅然離開了校園,到一艘捕海豹的船上去當水手。盡管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迅速地適應環境,掌握了水手的全部工作要領,不久又在另一艘獵船上當了大副,駕船技術提高很快,還通過考試取得了領航員的資格,當上了“比利基卡”號探險船的領航員。擔任領航員期間,阿蒙森曾參加了兩次南極考察任務,不過由於技術有限,任務最終都失敗了,但這兩次經曆使得阿蒙森的航海技能和指揮才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返航時他被任命為代理船長和考察團團長。
南極探險讓阿蒙森的信心倍增,他開始籌劃自己的極地探險之旅,並準備尋找北冰洋的西北航路,以便進行地磁考察的科學探險活動。為此他還專程到德國學習了半年有關地磁觀測和分析的方法,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回國後,阿蒙森借錢買了一艘不大的舊船,取名“約阿”號。之後,阿蒙森找了幾位誌同道合的朋友,於1903年6月16日出發前往北冰洋。大約3個月後,“約阿”號行駛到威廉島東南一帶,這時北冰洋一帶進入了漫長而寒冷的極夜,惡劣的天氣迫使阿蒙森不得不找到一個平靜的海灣後拋錨過冬。
在威廉島度過的這個嚴冬讓阿蒙森等人畢生難忘,這裏從10月下旬起到來年2月下旬,極夜長達100多天。阿蒙森每天一走出船艙,就看到那漆黑如墨的天空,心情也變得格外沉重,不知道這漫長的極夜究竟什麼時候才會過去。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年夏天,天公又不作美,氣溫仍然偏低,海麵上到處都是浮冰,根本無法出航,他們隻好又在這裏耽擱了一年。直到1905年8月,大海上的浮冰才漸漸融化,“約阿”號繼續向西航行,越過了加拿大北部的北極群島。然而好景不長,氣溫持續下降,海麵的浮冰不斷增多,繼續航行難以避免船毀人亡的命運。阿蒙森一行無可奈何地在加拿大西北海岸度過了第三個冬天。當1906年的夏天到來時,阿蒙森等人終於找到了穿過白令海峽的最佳時機,並從北冰洋航行到了太平洋。這次航行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阿蒙森完成了前輩探險家未竟的事業——開辟出一條從大西洋經北美洲北部沿海到太平洋的航道。
阿蒙森回到挪威後,正式開始籌備新的探險活動——向北極極點進軍,打算在1909年的秋季出發。可就在這年4月6日,他聽說一個美國探險家已經捷足先登,第一個到達北極。這讓阿蒙森大失所望,他隻好放棄了原來的計劃,更改為征服南極。
當然,阿蒙森絕對不會盲目出擊,為了讓探險活動更有把握,他首先乘坐“弗拉姆”號捕鯨船來到了南極鯨灣,在岸上建立了考察基地,根據自己的經驗和過去探險家們收集的資料,仔細地研究了南極的地形、氣候情況,確定了進軍南極的路線,並計算了全程的各段路程。為保萬無一失,他還在南緯80°~85°的每一緯度上都設立了一係列糧食站、燃料補給站和在雪原上很容易識別的路標。事實證明,這一係列的舉措對於阿蒙森成功征服南極都是很有必要的。當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阿蒙森選了4個意誌堅定、不畏嚴寒的同伴,乘坐42條愛斯基摩犬拉的雪橇,於1911年10月20日沿著西經162°線開始向南極極點衝刺。到了11月1日,阿蒙森的競爭對手英國極地探險家斯科特也沿著另一條路線向極點推進,一場爭奪第一個到達南極極點的戰鬥拉開了序幕。
阿蒙森深知斯科特也是一位優秀的探險家,他很擔心率先到達極點的榮譽會被斯科特奪走。於是當阿蒙森一行行進到距離南極極點還有550千米的時候,為了加快行進速度,不得不決定隻留下18隻狗,而殺死其他的狗,並用一部分狗肉來喂食其餘的狗,再將另一部分肉食儲藏起來,輕裝前進。1911年12月14日,他們終於到達南極極點,並搭起帳篷,豎起了挪威國旗。直到此刻,阿蒙森才如釋重負地長出一口氣,安然享受第一個征服極點的勝利感。逗留三天三夜後,阿蒙森便讓大家向北返回。1912年1月25日,他們安然無恙地返回捕鯨船停泊點。往返行程共計2800千米,整個探險活動均按阿蒙森事前安排的期限完成。100多天後,他們回到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