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石俗稱“金剛鑽”,是我們常說的鑽石,它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它光彩奪目、晶瑩剔透,價值非常昂貴。金剛石大多產自南非的金伯利岩礦中。金伯利岩是金剛石原生地岩石,其他很多地方的金剛石大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運過去的。
金伯利鑽石的發現純屬偶然。那是在19世紀中期的一天,幾個孩子正在金伯利城外的河灘沙地上玩耍。突然,沙地上一團炫目的光團引起了他們的注意。好奇的孩子們跑過去,撿起來一看,發現是一塊閃光的“石頭”。後來,孩子們又發現了不少這種石頭,他們把石頭收集起來,用來做遊戲。他們的父母在無意中看到了這些“收藏品”,頓時驚呆了!原來這些“石頭”不是一般的石頭,正是金剛石。
金伯利有鑽石的消息立刻傳開了,成千上萬渴望一夜暴富的人一窩蜂似的湧向金伯利。就連一些有固定職業的人也禁不住誘惑,紛紛從世界各地趕到金伯利。他們沿河追索淘沙,一直淘到了金伯利城附近的火山口裏,果然發現了不少金剛石。
從此以後,金伯利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變成了世界馳名的金剛石產區,城內一個直徑約500米、平均深400米的金剛石礦穴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不僅如此,人們還在這裏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庫利南金剛石,它重達3106克拉,相當於成人拳頭大小,外表略帶淡藍色調,是價值連城的瑰寶。這塊金剛石後來被南非政府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了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愛德華三世對金剛石愛不釋手,聘請了三位熟練的工匠,用了8個月時間,將金剛石琢磨成了9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其中最大的“非洲之星Ⅰ”鑽石被鑲嵌在了國王的權杖上,第二大的“非洲之星Ⅱ”則被鑲在了國王王冠下方的正中央。
當然,金伯利並非是世界上唯一的金剛石產區,我國山東沂蒙山區也出產金剛石。過去當地農民雨後穿草鞋趟河而過,經常會有尖銳的金剛石嵌入草鞋的鞋底,農民們便把這種閃亮的石頭收集起來。1937年秋,還曾有農民在翻菜地時發現了一顆特大鑽石,重達281.25克拉,是一塊罕見的珍寶。可惜不久抗日戰爭爆發,這塊鑽石被貪婪的日本侵略者掠走,早已不知去向。新中國成立後,又有不少較大的鑽石在這裏被發現並上交國家,至今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還保存著在山東常林村發現的一顆重達158.786克拉的大鑽石。
金伯利成為金剛石的主產區與金剛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大的關係。金剛石的形成需要極高的溫度和極高的氣壓,二者缺一不可。並且金剛石大多是在地下150~200千米的深處岩漿中直接結晶生成,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億萬年時光,而這些深藏在地下的金剛石晶體隻有在火山噴發時才有望重見天日。熔岩流會將含有金剛石的岩漿帶到地表,形成原生管狀礦,也可能與其他堅硬礦物一起被挾帶到河流中,又被帶到各地沉積,形成了衝積礦。金剛石的形成和發現是十分不易的,要想找到金剛石,就必須要找到這種特殊的岩漿岩,而金伯利恰恰有很多這種岩石。我國的山東省沂蒙山區在8000萬年以前就有這種特殊的岩漿活動,所以這裏也盛產金剛石。人們開采到金剛石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工序,才能獲得毛坯金剛石,而這些毛坯大部分隻能滿足工業用途,僅有20%左右可用以琢磨成鑽石,這也是鑽石身價昂貴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