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聯想
事先要讓病人打消一切顧慮,想到什麼就講什麼,醫生對談話內容保證為他保密,鼓勵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講出來,不要怕難為情或怕人們感到荒謬奇怪而有意加以修改。在進行自由聯想時,要以病人為主,醫生不要隨意打斷他的話,當然在必要時,醫生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自由聯想的最終目的是發掘病人壓抑在潛意識內的致病情結或矛盾衝突,把他帶到意識領域,使病人對此有所領悟,並重新建立起現實性的健康心理。
(2)夢的分析
弗洛依德認為夢乃是做夢者潛意識衝突欲望的象征,做夢的人為了避免被人家察覺,所以用象征性的方式以避免焦慮的產生。弗洛依德認為與夢境內容有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類:①睡眠時軀體受到的刺激;②日間活動殘跡的作用;③潛意識內容的反映。人們通過夢的工作中的那些規律或心理機製而表現為各種離奇的夢境。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下六類:象征、移置、凝縮、投射、變形和二次加工。
(3)認知領悟療法
認知領悟療法的適應證是強迫症,恐怖症和某些類型的性變態。
2.行為主義的常用方法
(1)行為治療的定義
行為療法又稱為行為矯正或學習療法。它是根據行為學習理論認為各種疾病都可視為機體某一部分的活動異常,都是個體在其過去生活經曆中通過條件反射、觀察、模仿等學習方式而獲得的,是對環境適應不良的結果。這樣就可以設計某些特殊的治療程序,通過學習消除和糾正,或建立一種新的健康行為來替代它。
(2)行為療法的類型
①應答性行為療法:是根據巴甫洛夫經典條件反射原理建立的一種對抗性條件作用或去條件作用,把由於應答條件反射機製所形成的異常條件反射消除,或建立起一種新的正常的條件。
②作性行為療法:是根據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機製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治療目的。
③替代學習療法:是以學習所示範的新行為來替代舊的不良行為。
④自我調節技術療法:強調通過自身,有意識、有步驟地控製體內生理活動、情緒體驗以改變不良行為反應。
⑤認知行為療法:是根據認知行為理論建立,強調病態行為與不正確的認知評價有關。因此治療時必須同時改變錯誤的信念和情緒,其病態反應方式才能得以有效的糾正。
(3)行為療法的具體方法介紹
①係統脫敏法:人的神經症是通過條件反射形成的,那麼也同樣能夠通過去條件作用而治療。實施的程序是製定焦慮等級,放鬆訓練,脫敏治療。
②衝擊療法:治療開始即使病人處於他最怕的情境中,如果並沒有真正可怕的事情發生,緊張、焦慮不安便會明顯減輕。
③厭惡療法:本法是將病人厭惡的刺激與對他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相結合,形成條件反射以消退不良刺激對病人的吸引力,使症狀消退。
④標記獎勵法:是采用獎勵的方法增強所期望的行為,並用不強化使已建立的不良行為逐漸消失。應用時注意目標明確,獎勵標記,堅持兌現。
⑤放鬆訓練法:是按一定的練習程序,學習有意識的控製或調節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喚醒水平,調節那些因緊張刺激而紊亂了的功能。
3.人本主義療法的特點
(1)以患者為中心
動員患者內在的自我實現潛力,使病人有能力進行合理的選擇和治療他們自己。治療者的責任是創造一種良好的氣氛,使病人感到溫暖,不受壓抑,受到充分理解。
(2)把心理治療看成一個轉變過程
心理治療主要是調整自我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過程。治療者如同一個夥伴,幫助病人消除不理解和困惑,產生一種新的體驗方式,而放棄舊的自我形象。
(3)非指令性治療的技巧
反對操縱和支配病人,避免代替病人作決定,不提出需要矯正的問題,從而強化病人的言語表達,激發病人的情感,使病人進一步暴露自己,並隨之產生批判性的自我知覺。
三、心理治療的原則與要求
1.心理治療的醫患關係
心理治療中的醫患關係,尤為重要,因為心理治療是通過密切的醫患關係進行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2.心理治療的工作原則
(1)接受性原則
對所來求治的病人都要熱情接待,要用理解的目光和鼓舞、啟發的提問引導病人,要耐心地傾聽。
(2)支持性原則
病人患病後必然產生挫折心理,為此,治療者要不斷向病人傳遞支持的信息,增強其向疾病作鬥爭的的勇氣和信心。
(3)保證性原則
要科學、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地作出解釋和保證;對於時間,倒是寧肯長一些,以免達不到預期效果而引起失望從而產生挫折感。
(4)科孿性原則
進行心理治療一定要遵循心理規律。
(5)保密性原則
沒有病人的許可,治療者決不可泄露病人的病情。
3.心理治療對治療師的基本要求
是不是懂得一些心理治療的技就能當好一個心理治療師呢?一個優秀的心理治療師應具備哪些良好的素質呢?
(1)要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心
要真誠地理解病人,做到通情或共情,平等而不是鄙視,不能板起麵孔講大道理。僅僅想自己做個好人,而不願意伸出援助之手的人,最好不做此項工作。
(2)要有一個敏銳的觀察力
心理治療師要善於“察言觀色”,要善於“聽話聽音”,要“善解人意”,這些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3)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知識
一個資深的心理治療師,應了解社會各層各界人士的生活與工作。要有較寬的知識麵,應該不僅懂得醫學、心理學還應懂得社會學、人類學等,才有可能與來訪者找到較多的“共同語主”。
(4)要具備樂觀的生活態度
來訪者大多數是有生活中的問題,情緒比較低落。如果治療師也是一個悲觀觀念很重的人,則難以使病人積極樂觀起來,甚至會起到“推波助瀾”的相反作用。
(5)要遵守職業道德
要有高尚的醫德,尊重病人的隱私,尊重異性病人,要嚴格遵守一切心理治療中的道德規範。
四、心理谘詢
1.心理谘詢概述、
心理谘詢是給來詢者以心理上的指導和幫助的過程。通過心理谘詢,心理學家能夠幫助來詢者解決其心理上的疑難問題,解脫其心理上的苦惱,改善人際關係,提高其應對各種事物的能力,從而促進其主動調節與適應環境能力,促進其身心健康的發展。
2.心理谘詢的方式和手段
(1)心理谘詢的方式
①門診心理谘詢。在綜合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和衛生保健部門均可設置心理谘詢門診,接待來訪者。這種形式所接待的來訪者直接見麵,能進行麵對麵的對話,故谘詢較深入,效果較好。
②信函谘詢。多為外地要求心理谘詢者,或本地要求谘詢者出於暫時保密或試探心理,故以信函開路。這種形式,隻能初步了解情況,進行安撫和穩定情緒工作,卻無法麵對麵深入磋商,故最終還是導致來門診親臨谘詢。
③電話心理谘詢。多為處於急性情緒危象,瀕於精神崩潰或企圖自殺的人。撥專用電話向心理谘詢門診告急,訴苦和求援。
④專題心理谘詢。針對公眾關心的心理問題,在報刊、雜誌、電台、電視台進行專題講論和答疑。
(2)心理谘詢的手段
①宣泄。宣泄指來詢者將其鬱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變態行為傾訴給谘詢人員的過程。這是一種發泄痛苦的形式,可給人以極大的精神解脫,使人感到由衷的舒暢。因此,宣泄是人擺脫惡劣心境的必要手段,它可以強化人們戰勝困難的信心與勇氣。另一方麵,宣泄還是谘詢人員了解來詢者的心理不適和精神障礙的重要條件,它可增進谘詢人員對來詢者的理解及後者對前者的尊重,使二者建立起有效的感情溝通。
②領悟。領悟指來詢者在谘詢人員的幫助下,全麵深刻地認識其心理不適與情緒障礙的過程。它常伴有深刻的認識飛躍,使人得以積極地協調自我與環境的關係,改變其中的某些偏見和消極的行為方式,防止和減弱不良情緒對良心的危害。因此,領悟是人克服心理不適與障礙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