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彼此信任、互相協作和監督

醫務人員之間的彼此信任是互相協作的基礎和前提。要立足於本職,從自我做起,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自己工作的可靠性和優異成績去贏得其他醫務人員的信任。同時,醫務人員加強溝通和聯係,相互理解、諒解和消除存在的誤會。

5.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和發揮優勢

醫務人員在不斷進取和自我完善的基礎上,還要互相學習。在醫務人員之中,各自的年齡不同,專業各異,智能優勢和品格也有差別,互相學習可以取長補短,實現醫務人員之間的互補與師承功能。醫務人員之間互相學習,可以達到共同提高。

第五單元 醫德修養與醫德評價

一、醫德修養

①醫德修養的意義;②醫德修養的內容;③醫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二、醫德評價

①醫德評價的意義;②醫德評價的標準;③醫德評價的依據;④醫德評價的方式。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醫德修養與醫德評價是醫德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醫務人員個人醫德品質的形成、醫療衛生保健單位的醫德醫風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醫德修養

醫德修養是指醫務人員在醫學道德方麵所進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鍛煉和自我陶冶過程,以及在此基礎上達到的醫德境界。

1.醫德修養的意義

醫德修養與醫德教育、醫德評價相輔相成,它有助於醫務人員養成良好的醫德品質和人格完善,進而使直療衛生保健單位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和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

2.醫德修養的內容

醫德修養是以第二單元所述的醫德原則、規範提出的要求為主要內容,目的在於使醫務人員逐漸達到較高的醫德境界。

3.醫德修養的途徑和方法

醫德修養源於醫療衛生保健實踐,又服務於醫療衛生保健實踐。因此,堅持醫療衛生保健實踐是醫德修養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同時,還要堅持自覺、不斷地學習醫德理論知識,有的放矢、持之以恒,追求慎獨等醫德修養的途徑或方法,以不斷地提髙自己的醫德境界。

二、醫德評價

醫德評價是指病人、社會其他成員以及醫務人員依據一定的醫德原則、規範和準則,對醫務人員、醫療衛生保健單位的行為和活動的道德價值所作出的評判。由上看出,從醫德評價的主體上可分兩種: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社會評價是指病人和社會其他成員對醫務人員、醫療衛生保健單位的行為和活動的道德評價;自我評價是醫務人員自身對其醫療衛生保健行為和活動的道德評價。

1.醫德評價的意義

醫德評價是醫務人員、醫療衛生保健單位行為和活動的監視器和調節器,因而也是維護醫德原則、規範和準則的重要保障,並且使醫德原則、規範和準則轉化為醫務人員、醫療衛生保健單位行為和活動的中介和橋梁。因此,它可以提高醫務人員的醫德水平,改善醫療衛生保健單位的醫德醫風以及促進社會的精神文明。

2.醫德評價的標準

醫德的評價標準是道德的善惡標準在醫療衛生保健實踐活動中的具體化,它包括:有利,即醫務人員的行為和活動是否有利於病人疾病的緩解、治愈和康複,是否有利於社會人群的健康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否有利於醫學科學的發展;自主,即醫務人員是否尊重病人的自主權;公正,即醫務人員是否能公平、合理地分配衛生資源,是否能在醫療衛生保健實踐活動中一視同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患者等;互助,即醫務人員在醫療衛生保健實踐和醫學科研活動中是否做到了互相支持、協作和幫助,以保證醫療衛生保健工作的正常進行和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

3.醫德評價的依據

醫務人員的行為和活動是由主觀動機與客觀效果構成的,而主觀動機要轉化為客觀效果,還必須要經過一個目的與手段的中介環節。那麼,在評價醫務人員的行為和活動時,究竟是看主觀動機或是看客觀效果,是看目的或是看手段,這就是醫德評價的依據。根據唯物主義的辯證觀點醫德評價應堅持動機與效果、目的與手段的辯證統一,防止片麵的以唯動機論或唯效果論、以唯目的論或唯手段論去評價醫務人員的行為和活動。

4.醫德評價的方式

醫德評價的方式有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內心信念。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是社會評價的方式,也是一種客觀評價的力量;內心信念是一種自我評價的方式,也是一種主觀評價的力量。在進行醫德評價時,上述的三種評價方式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起到了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判、裁決醫務人員行為和活動的作用。同時,上述的三種評價方式也是緊密聯係、互相影響的,即醫務人員內心信念的形成離不開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而社會輿論和傳統習俗在醫德評價中作用的發揮也、須通過醫務人員的內心信念來實現。

第六單元 醫學研究與醫學道德

考試要點[考試大綱]

一、人體實驗的道德原則

①有利於維護和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以及促進醫學科學發展的原則;②知情同意的原則;③維護受試者利益的原則;④嚴謹的科學原則。

二、受試者的選擇

三、資料的保密

四、意外損傷的賠償

五、審查程序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醫學的進步或發展離不開研究,而醫學研究最終將部分地依賴人體實驗。因此,明確和重視有關人體實驗的道德,是醫學研究應該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人體實驗的道德原則

人體實驗是以健康人或病人作為受試對象,用人為的實驗手段而有控製地對受試者進行觀察和研究,以判斷假說真理性的行為過程。

根據《紐倫堡法典》和《赫爾辛基宣言》的精神,人體實驗必須遵循以下道德原則。1~有利於維護和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以及促進醫學科學發展的原則人體實驗的目的是為X研究人體的生理機製,探索疾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改進疾病的診療、預防和護理措施等,以利於維護和促進人類的健康水平以及促進醫學科學發展。背離這一目的,為個人私利或某集團的利益,隨便用人體作實驗的行為是不道德的。

二、知情同意的原則

在人體實驗開始以前,讓預備參加實驗的人員知情同意是前提。為此,首先必須讓其知情,即將實驗的目的、方法、預期的好處、潛在的危險等信息公開,並讓其理解和回答他們的質疑。在知情的基礎上,又表示自願同意參加並履行承諾手續,然後才能在其身體上進行人體實驗。對缺乏或喪失自主能力的受試者,由家屬、監護人或代理人代表。已參加人體實驗的受試者,有隨時撤消其承諾的權利,並且如果退出的受試者是病人,不能因此影響其正常的治療和護理。在人體實驗中,采取欺騙、強迫、經濟誘惑等手段使人們接受實驗,都是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為。

三、維護受試者利益的原則

維護受試者的利益是指在人體實驗中要保障受試者的身心安全。為此,首先必須以動物實驗為基礎,在獲得了充分的科學根據以後,並且確認對動物無明顯毒害作用,才可以在人體上進行實驗。其次,在人體實驗的全過程中要有充分的安全防護措施,萬一實驗中出現了嚴重危害受試者利益時,無論實驗多麼重要都要立即終止,以保障受試者在身心上受到的不良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第三,人體實驗必須要有醫學研究的專家或臨床經驗豐富的專家共同參與或在其指導下進行,尋求比較安全的科學途徑和方法。

四、嚴謹的科學原則

在人體實驗的全過程,應遵循醫學科學研究的原理,采用實驗對照和雙盲的方法,以確保實驗結果的科學性,經得起重複的驗證。同時,人體實驗結束後,必須作出實事求是的科學報告,任何篡改數據、編造假象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

五、受試者的選擇

在人體實驗中選擇受試者一定要堅持公平,即人體實驗中所選取受試者的負擔和受益在不同的人群中要平等分布。特別是要關照弱勢人群(兒童、老年癡呆、嚴重精神病患者等),讓他們進行人體實驗不但要取得家屬或監護人的知情同意,而且還要保護他們不承擔不公平的負擔和保證他們平等受益。

六、資料的保密

在人體實驗中有時會涉及到受試者的秘密或隱私,因此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要注意受試者資料的保密,例如要發表論文必須隱匿其姓名等。醫師用病人進行人體實驗時或醫學研究中研究者與受試者之間也要堅持雙肓法,同時也要保守受試者的秘密或隱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