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發生機製;
③臨床表現;
④診斷方法和步驟。
二十四、嘔血
①常見病因及出血部位;
②不同程度出血的病理生理改變及臨床表現;
③伴隨症狀、體征及意義;
④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與非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嘔血的區別。
二十五、蜘蛛痣
蜘蛛痣概述。
二十九、黃疸
①正常膽紅素的代謝;
②分類;
③鑒別診斷;
④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二十六、腹水
①病因;
②發生機製;
③診斷方法和步驟:
④鑒別診斷。
二十七、肝大
①概念;
②病因和機製;
③臨床表現;
④診斷方法;
⑤鑒別診斷。
二十八、淋巴結腫大
①正常淋巴結;
②淋巴結腫大的常見原因;③淺表淋巴結的觸診;
④臨床意義。
二十九、紫癜
①概念;
②常見原因;
③紫癜的特點;
④伴隨症狀與體征。
三十、脾大
①正常人脾髒濁音區的部位;②原因;
③脾大分度標準;
④測量方法。
三十一、排尿異常
①尿量異常;
②夜尿增多。
三十二、尿路刺激征
①概念;
②臨床意義。
三十三、意識障礙
①常見病因;
②臨床表現;
③伴隨症狀。
三十四、頭痛
④常見病因;
②臨床特點;
③伴隨症狀。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發熱
1.發生機製
外源性致熱原通過內源性致熱原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使機體產熱大於散熱,導致了體溫的升高。
2.原因
(1)感染性發熱
指各種病原體感染所致的發熱,常見的病原體包括病毒、肺炎支原體、立克次體、細菌、螺旋體、真菌、寄生蟲等。
(2)非感染性發熱
主要由於以下幾種原因:①無菌性壞死物質的吸收;②抗原一抗體反應;③內分泌與代謝障礙;④皮膚散熱減少;⑤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失常;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3.臨床表現
(1)發熱的分度
以口腔溫度為標準,可將發熱程度分為①低熱:體溫37.5℃一37.9℃;②中度發熱:體溫38℃一38.9℃;③高熱:體溫39℃一40.9℃;④超高熱:體溫為41℃以上。
(2)臨床過程與特點
①體溫上升期:主要表現為皮膚蒼白、幹燥、畏寒或寒戰,口唇發紺、自覺外界非常寒冷;②高溫持續期:此期皮膚潮紅而灼熱,呼吸加速加強,頭痛、煩躁和口渴等;③體溫下降期:體溫下降,皮膚潮濕多汗。
(3)熱型
包括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回歸熱、波狀熱和不規則熱。
(4)臨床意義
發熱病人常伴有一定的症狀與體征,對尋找發熱的病因有很大臨床意義,較常見的症狀與伴征有:皮疹、皮下出血點、淋巴結腫大、結膜充血、肌痛、關節痛、頭痛、腹瀉、少尿、咳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