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河流形形色色,多種多樣。有的水流浩蕩,激流澎湃;有的涓涓細流,淙淙有聲;有的河流奔流入海,有的消失在盆地和湖泊之中;有的河流清澈見底,有的河流濁浪滾滾;有的河流定期泛濫,有的河流每年有淩汛;有的河流變為“地上懸河”,有的河流成為“九曲回腸”;有的河流時而消失不見,時而呼嘯而出;有的河流行蹤不定,經常改道。
世界上的河流絕大多數有源頭,也有歸宿。有趣的是,有些河流卻沒有“尾巴”,這是亞洲內陸和幹旱荒漠區的內陸河的一個顯著特征。我國西北地區的弱水、塔裏木河、瑪納斯河、和田河、克裏雅河、孔雀河、本爾臣河,蘇聯中亞細亞的楚河、薩雷蘇河等等,都是斷了尾巴的河流。它們從祁連山、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奔流下來的時候,水量很大,出山口流過衝積扇平原、戈壁灘,由於滲漏,加上這些地方氣候幹燥,河水大量蒸發,得不到雨水補充,水量越來越少。當河流進入遼闊的沙漠區,河水被幹渴的沙漠吞噬掉,河流就消失不見了。
在石灰岩廣布的地區,還有沒頭、沒尾的河。我國廣西、貴州山區,有些河流在山間蜿蜒曲折流瀉,突然它在山前消失!在一些寸草不生、滴水不藏的石山腳下,又突然會冒出滾滾的流水,成了一條新河。這是地下暗河(又叫伏河)耍的把戲。原來,在高溫多雨的石灰岩地區,在漫長的地質時代,由於地球內力和外力的作用,地下岩層形成斷裂帶、溶洞、落水洞,發育成或長或短的地下河。
還有更奇妙的河——潮水河。這不是一般每天受潮汐影響而時漲時落的水流現象,而是另一種與潮汐無關的河水漲落奇景。我國湖北西部的神農架天然林區,是著名的自然保護區,麵積三千二百平方公裏,傳說是我國古代的神農氏遍嚐百草的地方。這裏有不少地方是石灰岩分布區,有蜂林、孤峰、溶洞、溶岩泉、地下河等岩溶地貌。有條潮水河,來自一個大山洞內的岩溶泉,河流雖小,卻有個奇特的景象:河水每天日出、中午和日落時定期漲落,漲落的周期為六小時。每次河水漲時,持續三十分鍾,比平時的流量大兩倍,水流仍舊碧澄清澈。河水的定時漲落不受外界旱澇天氣的影響。這是怎麼回事呢?人們推測,潮水河的源頭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泉眼,包括間歇泉(或虹吸洞)和非間歇泉兩種。非間歇泉供給了常流的河水,而間歇泉則供應了漲水的水。潮水河可能在子夜時,還有一次漲水。為什麼間歇泉按時噴水呢?這還是個謎。
河水的顏色也多變。河水有時特別清澈,可能是因為碳酸鈣溶解在水中,雜質少。有時河水夾帶大量泥沙,就變黃,或者呈紅褐色。有時河水因為夾帶著大量腐殖質,那就變成綠水。世界上還有一條奇特的河流——墨水河,它不是環境汙染造成的。它位於阿爾及利亞境內,上遊有兩條支流,其中有一條支流的水裏含有五桔子酸,另一條支流的水裏卻含有鐵質和氧化鋁。當這兩條支流彙合在一起時,這些物質混合起來,發生了化學變化,河水變得跟“墨汁”差不多,還可以用來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