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謀利先謀人(1)(1 / 3)

利乃人之所好,財乃養命之源。人生無財無利,不僅難以養身活命,而且不能養家糊口;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也就無從談起。

而謀利決不是一垂身、一頓足,便可輕易成就之事;很多時候,需要以人為依托點,為突破口。因此,我們強調謀利先謀人。

謀人就是研究人,琢磨人,揣透人。惟其為此,才能對症下藥,因人製宜,既達到見機行事,水到渠成的謀利目的。因此,要建立必要的人際關係,以達到上下活絡、左右逢源的遊刃有餘之境。

要有“關係”意識

我們在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時,就會發現這些成功者的後麵大都有深厚的社會背景。查一查這些在官場、職場或商場的名人家譜,差不多都可以看到周圍雄厚的人際資本。

社會是由各種關係的人錯綜而成的群體。在社會中辦各種事情幾乎都離不開關係,商業活動更是如此,許多生意的成交都是通過關係達成的。可以說,人際關係和信息關係就是賺錢謀利的可靠保障。

印尼華人首富林紹良,就是一位熟諳用關係做生意的人。

林紹良早年在印尼做生意時,資金很少,生意規模不大。上世紀40年代,印尼獨立戰爭期間,林紹良結識了時任印尼軍隊師長的蘇哈托,並成為朋友。通過蘇哈托的關係,林紹良承接了為印尼軍隊采購軍火、藥材等物資的生意,從此生意越做越大,並獲得印尼共和國的讚譽。

1966年,隨著蘇哈托的上台,林紹良很自然地憑借這種舊誼,得到了政府對自己的大力支持。當林紹良成立波戈沙裏有限公司時,公司的創業資本僅有1億盾,而印尼國家銀行卻給了他28億盾的貸款。蘇哈托總統還親自主持了這家公司的第一座麵粉加工廠的落成典禮。

林紹良就這樣憑借著同印尼政府,直至最高當權者的良好的私人關係,為自己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林紹良因受到印尼政府如此優待,更感到有義務為印尼的經濟振興出力。

印尼是個條件優越的農業國,但由於長期受殖民主義政策的壓榨,糧食不能自給,每年要拿出大量外彙進口糧食,成為國家經濟的一大負擔。1969年,林紹良向政府建議,在國內自行加工麵粉。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並把全國2/3的麵粉生產專營交給林紹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林紹良實現了國內麵粉自給的目標,為印尼政府節約了一大筆外彙,他自己也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就這樣,林紹良生意越做越大,直至成為印尼經濟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我們在閱讀成功人士的傳記時,就會發現這些成功者的後麵大都有深厚的社會背景。查一查這些在官場、職場或商場的名人家譜,差不多都可以看到周圍雄厚的人際資本。由此可見,社會關係對於一個人事業的成功有多麼重要。那麼,怎樣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社會關係呢?實際上,有許多的人際關係就在我們身邊,隻是有許多人不知道去利用罷了。

法國有一本名叫《小政治家必備》的書。書中教導那些有心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起碼搜集20個將來最有可能做總理的人的資料,並把它背得爛熟。然後有規律地按時去拜訪這些人,和他們保持較好的關係。這樣,當這些人中的任何一個人當上總理,自然就容易記起你,大有可能請你擔任一個部長的職位。

這種手法看起來不太高明,但是非常合乎現實。一本政治家的回憶錄提到:一個被委任組閣的人受命伊始,心情很是焦慮,因為一個政府的內閣起碼有七八名閣員(部長級),如何去物色這麼多的人來配合自己?這的確是一件難事,因為被選的人除了有適當的才能、經驗之外,最要緊的一點,就是“和自己有些交情”。

可見,關係和交情實在是太重要了,如果還沒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將來就一定會受其掣肘。

多栽大樹好乘涼

謀取多方麵利益,需要錯綜的人際關係。織造好這些關係網,就會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有道是:背靠大樹好乘涼。而對於商界中人來說,找棵大樹就可以摘到金果,多栽大樹當然就更容易獲得大利。

對於商人而言,胡雪岩生活的時代是特殊的。胡雪岩時代的特殊,就特殊在舊製受到衝擊,洋人叩打大門,社會發生變亂。

胡雪岩時代的舊製,十分影響商人的發展。因為在封建社會中,商人在社會中處於最末流,士農工商的次序十分明顯,這種體製與商人的活動相矛盾,官吏對商人的危害十分大,一個極小的守門吏都可以以其職務特權影響一個小商販的生意。較大的官吏情況更嚴重,他可以以各種貌似合理的理由強行征稅,或者宣布該貿易為不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