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運籌備考之時,決勝考場之上(1 / 2)

——2010年高考作文命題全剖析

唐惠忠

高考是“年年歲歲考相似”,高考作文題則是“歲歲年年題不同”。理性地考察2010年全國各地異彩紛呈的作文題,不難看出高考命題的新思維、新特點和新趨勢。

一、從命題形式看,新材料作文、命題作文各領風騷

全部18道高考試題中,命題作文7道(分別是:北京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浙江卷“角色轉換之間”、重慶卷“難題”、湖南卷“早”、江蘇卷“綠色生活”、江西卷“找回童年”及廣東卷“與你為鄰”),新材料作文10道(全國卷Ⅰ卷、Ⅱ卷、新課標卷、上海卷、四川卷、安徽卷、山東卷、遼寧卷、福建卷、湖北卷),話題作文1道(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幾種命題形式間呈現著互相滲透的態勢:部分命題作文套用話題作文的格局,在前麵加上一段引出標題的文字(如江蘇卷、江西卷、浙江卷、廣東卷);新材料作文則繼續沿用話題作文的規定,在後麵加上“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的“一選、二自”要求。命題專家的意圖非常明確:命題作文、新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都隻是考查形式,其考查功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一致的。

二、從思想內容的指向看,突出了以下方麵

如果從思想內涵的層麵將作文題歸納一下,主要有這麼四類:

第一類是直麵現實、聚焦熱點型的。原則上講,高考作文命題往往會有意回避社會熱點。這樣做,既有避免猜題押寶的意圖,也出於杜絕假話、空話、套話的考慮。但2010年全國卷Ⅰ卷有關“都什麼年代了,有魚吃還捉老鼠”,全國卷Ⅱ卷關於“淺閱讀與深閱讀”的新材料作文,北京卷“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浙江卷“文化反哺”“角色轉換”相結合的命題作文等,偏偏緊扣時代脈搏,甚至直擊當下熱點。這類試題注重塑造的是學生的社會品質,即引導考生在著力培養個人品質的同時,還應開闊眼界,關心現實生活,做一個有情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第二類是體察人生、關注成長型的。比如全國卷新課標卷的材料,其整體內涵是“人才成長是有一定規律的”;又如江西卷的命題作文,針對孩子的童年被“篡改”、被“汙染”的狀況,引導考生思考該如何“找回”無憂無慮的童年、天真無邪的童心。此外,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重慶卷“難題”、湖南卷“早”、廣東卷“與你為鄰”和四川卷“幾何體與人生”的新材料作文等,也都或直接或間接地扣住人的發展與完善,指引學生結合日常生活體察人生,並在思考過程中澄清自己的靈魂。這類考題重點不在考查學生文史知識的積累,而是檢測他們體味生活、感悟人生的能力。

第三類是偏重於追求濃鬱的文化色彩、審美品位的。比如山東卷的新材料作文,選取俄國文學大家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作為材料,要求根據閱讀後的“感悟和聯想”作文。作文選材的經典性,有效提升了語文卷的文化品位。而湖北卷以“幻想”為主題(其中又以“幻想與現實”為核心)的開放性試題,同樣對考生的文化積澱提出了較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