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四川高考作文在話題作文與命題作文之間徘徊。從作文試題來看,命題者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要讓考生注重生活實際,仔細觀察生活,深入思考人生。今年一改以往的考法,屬於形式上的革新,給考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寫作天地。

今年的四川高考作文試題是一道材料作文題,但是所提供的材料僅僅是一些數學知識,據此展開聯想成文很不容易。這也給四川考生的寫作版塊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若非調動抽象思維、生活積累或文學素養,很難在考場奪得高分。

一、嚴謹審題。筆者認為,參加語文高考,首先得給自己定個位,應從語文角度去思考、解答,盡管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存在千絲萬縷的聯係。“文學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因此,我們不能局限於生活本身,不能局限於數學知識本身。正如俗話“說曹操,曹操到”,你總不能說來的人是曹操本人吧,而是指預想中的某人真的到了。

在考生眼裏,如果點不僅僅是點,線不僅僅是線,平麵不僅僅是平麵,立體不僅僅是立體,而把它們主要看作是與人生某些方麵密切相關的事宜,這就切合題意,雖縱橫“千裏”而不離“主帥”也。所以千萬不要被提供的材料限製了思維,應以材料為基本的出發點,跳出數學的樊籬,上升到社會生活、精彩人生的高度,這樣不就跑上正道了?再者,寫作要求中不是明確提到“展開聯想”一語麼?審題嚴謹的考生應該不會出現偏差的。

從數學知識遷移到文學、人生方麵來,點就可以看作是簡單的個體、事業的基礎等,線就可以看作是小團體、小成功等,平麵就可以看作是有一定凝聚力的群體、階段性的成功等,立體就可以看作是集複雜性、多樣性於一身的一個整體、蘊含了人生百味的事業輝煌等。說來說去,命題者還是在引導考生嚴肅地思考生活、人生,從這一角度來看,命題者是別具匠心,這道作文試題也富含深意。

二、精心選材。隻要審準了命題者的命題意圖,符合題意的材料也就源源而來。從小範圍而言,考生個人的成長曆程,不正是由點到線及麵至體的過程嗎?這就可以從點滴積累入手,一直寫到自己的學識豐富、思想成熟。從家庭關係選材也不錯。家庭成員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奮鬥也有奉獻,但一個家庭同唱的是一曲和諧發展之歌。把視線對準廣闊的社會生活,緊扣這道文題的材料更是用之不竭。玉樹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關注災區的人來自四麵八方,大家真誠無私地奉獻人間大愛;上海世博,點在中國上海,線、麵在世界各國,體在和睦一家的世界人民;就連讓世人觸目驚心的富士康“十三跳”,也可以把跳樓的年輕生命看作是一個點,把跳樓輕生的十三個生命看作是一條線,把富士康職工的工作待遇、環境、心理壓力等看作是一個麵,把富士康的管理機製、發展前景看作是一個立體,從中總結出一些經驗教訓……既挑選出生活中的單一和部分,又要看到這個單一和部分與豐富複雜的整體的密切聯係。

三、恰用文體。根據文題的材料和寫作要求來分析,顯然在文中要有有力的事實依據,也要表明考生的鮮明態度,寫就的文章應具備一定的思辨色彩。因此,綜合運用記敘、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寫成敘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議論性散文等體裁和一般議論文等文體的文章,就比較容易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