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
四川一考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是偉大領袖毛澤東同誌的豪言,從他的這句名言中,我看到了一個國家的希望。
星星之火,沒有烈火般跳動的火苗,沒有白熾燈般耀眼的光芒,可又有誰能否定它的存在,又有誰敢忽視它的力量?
汶川、玉樹,這是令國人感到心痛的詞眼。當一排排教學樓轟然倒下,當一群群孩子被埋在斷磚殘板堆裏,當滾滾塵霧彌漫在災區上空,當一個個生命在黑暗世界裏發出絕望的呼喊,他們,來了,星星之火來了!帶著劇烈的心痛,帶著萬分的焦急,帶著滾燙的愛心來了。正是他們,讓廢墟裏的人們看到了生命火苗的跳動,看到了生還的希望。如果沒有他們,沒有這些看似微小的星星之火,廢墟裏的人們又如何重返人間,又如何與活著的家人團聚?
當鳥巢巍然屹立在首都北京,當國歌在這裏嘹亮地響起,當五星紅旗從這裏冉冉上升,又有多少人會想起那些曾經為鳥巢默默奉獻的工人?
曾有一位記者訪問過一位曾參與鳥巢建築的工人,問他一天到晚在高高的腳手架上忙碌,這一上一下挺費時間,萬一上廁所怎麼辦?這位工人的臉紅了,然而他實實在在地說道:“每個工人在換班時都會自帶幾片尿不濕。如果一天下來幾次,估計這鳥巢再給個三年也建不成。”聽到這裏,我的心為之一震,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為了人民的期待,為了奧運的成功,他們舍棄了個人的尊嚴,隻是堅守心中那屬於星星之火看似渺小的微光。
因為鳥巢,因為奧運,優秀的設計者們絞盡了腦汁,費盡了心血。正是有了這些建築者和設計者,這群星星之火,2008年8月8日的焰火才會綻放得如此絢爛多彩。這無數的星星之火彙聚在一起,促成了北京奧運的勝利,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中國人”,什麼叫做“鏗鏘中國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從毛澤東同誌的這句話裏,我們讀出了星星之火平凡中的偉大,微乎其微中的舉足輕重。星星之火的彙聚,催生了一個嶄新的中國;星星之火的彙聚,開創了一個富強的中國;星星之火的彙聚,營造了一個和諧的中國。星星之火,點燃希望!星星之火,點亮中國!
【閱卷感受】
一、構思獨特,例證詳實。在這位考生眼裏,這個點是星星之火,這個立體是嶄新、希望、富強、和諧的中國,這樣的構思可謂新穎獨特。符合題意的材料眾多,但考生隻列舉了汶川、玉樹抗震救災的人們和鳥巢的建築者、設計者兩個方麵的事例,而且詳實具體,見證出考生具備一定的選擇材料和剪裁材料的能力。
二、主題積極,情感昂揚。文中熱情謳歌救災者、建築者和設計者等“星星之火”,給人鼓舞,給人力量,催人奮進,表達出一個積極樂觀的主題。行文自始至終,考生感情真摯、充沛、昂揚,體現出考生對火熱生活的深愛和善於思考。
三、推陳出新,靈動優美。套用的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名言“星星之火”,融入的卻是新時代的重大事件,引申出的更是一個新穎而深刻的主題。時而用反複,時而用排比,反問與感歎兼顧,長句與短句間雜,自然使文章語言顯得靈動優美。
【可提升點】
材料“優秀的設計師”應稍作擴展,為下文議論做鋪墊。語言不夠凝練。
【佳作解析2】
感謝星星點點
四川一考生
仰望星辰,點點繁星閃爍其間。它們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千萬年,不曾改變。但它們卻構成了無數個璀璨的星座,美麗了無限量浩瀚的夜空。
縱觀古代詩壇,它就如這個星空,詩人就是那滿空繁星。在漆黑的夜空中,他們散發著自己的光芒,為無數失意的人,照亮人生的方向!李白、杜甫、李清照……他們就是這樣的耀眼明星,他們就是那星空中最閃亮的星星點點。
他們都不過是那麼的一小點,那星空裏麵的一小點!但他們卻站在自己該站的位置上。也正是他們這些小點,促使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曆史的多彩!
在幾何學中,點不也是這樣的嗎?它隻有位置,沒有長度、寬度、高度,但就構成了無數條線,無數個麵,無數個立體。在生活中,某些平凡人的一生又何嚐不是這樣的呢!
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上,“微塵”無疑是當晚最感人的字眼。在頒獎詞中,“微塵有愛,大愛無聲”這個由浙江人民掀起,席卷全國的微塵風暴,演繹著一場無聲的愛。他們做好事一概不留真名,留的隻有“微塵”二字!他們說,自己就如同那塵埃一點,真的很平凡。
是的,他們就是世間微小的塵土,微小的似一點。他們,站在他們該站的位置,發揮著他們該發揮的光芒。那點點滴滴讓人感動,點點滴滴彙成了這場愛的風暴,構成了一幅幅愛的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