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喜歡抱怨者,正如沒有人喜歡自大狂。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盟軍將領麥克阿瑟,23歲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西點軍校。他先是被安排到一個偏遠的礦井做管理工作,但他卻認為這項工作索然無味……因而情緒低落,牢騷滿腹,總是抱怨離家太遠。由此他便獲得上司的如下鑒定:“麥克阿瑟中尉在執行任務時,沒有表現出推薦之中所列出的優點,他除了相貌英俊、儀表堂堂以外,所履行的職責均無法令人滿意。”聞聽此事後,麥克?阿瑟很是不滿,並當即加以反駁。
那麼,後來麥克阿瑟又是如何成為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呢?噢——,原來是他以後徹底認識並改變了愛抱怨的缺點。假設他一直我行我素,繼續沒完沒了地抱怨,肯定不會有什麼顯赫的功績、輝煌的事業,我們恐怕連麥克阿瑟是誰也不會知曉了。
是的,經常能聽到一些職場中人抱怨上司、抱怨同事、抱怨工作、抱怨環境,有的甚至發展到了牢騷滿腹、喋喋不休的程度,好像這個世界上誰都對不住他。於是,這些人便老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別人庸俗低劣,生活醜惡不堪。
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我們不是盲目的樂觀主義者,認為世界是上天安排好了的,專供我們享樂的美妙天堂,一切都盡善盡美,毫無瑕疵;這當然是一廂情願、自欺欺人的想法。但我們似乎也完全沒有必要,非把世界看成漆黑一團不可。世界是現實的,那麼,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也應該是現實的。
首先是承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並不十全十美,而且有著諸多的缺陷和不如意。這樣,我們從北京出發去意大利,就不會企望中途見到羅馬;我們對待生活的不公和工作的煩惱,就不會動輒氣衝兩肋、義憤填膺。
其次是認識到光憑憤世嫉俗的情緒並不會改變世界,否則人類就不用胼手胝足、汗流浹背地辛勤勞作了。怨氣衝天不僅無濟於事,還極易招致別人的反感和厭惡,而且使自己淪為情緒的奴隸,遮住使人生燦爛的陽光,阻斷事業前進的道路。
最後是樹立起化抱怨為抱負的雄心壯誌。因為機會往往喬裝成“問題”的模樣出現,既需要我們有一雙睿智的慧眼,也需要我們有一副矯健的身手,更需要我們有一顆熱忱的心靈。時刻牢記,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自己,如此,我們就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更寬的胸懷來對待別人,以更熱的激情來對待工作。
沒有任何抱怨,不僅是一種平和的心態,更是一種非凡的氣度,一種超俗的境界。種下牡丹不會收獲蒺藜,播下龍種不會長出跳蚤。收成不是夢想出來的,而無疑是取決於我們的播種、侍弄和耕耘。
你是一個抱怨者嗎?你願意做一個抱怨者嗎?
作者
2005年4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