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無數的苦,克服了無數的艱險,兄弟倆終於帶著家人到達了晉陽。有了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這段被嗬護的經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漸高大。李元吉深知,如果沒有哥哥的悉心照顧,自己根本就無法活著到達晉陽。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患難見真情吧?!
但是,話也說回來了,感情歸感情,政治歸政治,該挑明的還是需要挑明。李建成又把李元吉召來了:“弟弟啊,跟哥混吧,哥以後立你為皇太弟。”
李元吉本就因為比槊的事兒,對李世民懷恨在心。此時,見大哥李建成開出這麼大的一張支票,索性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場:誓死追隨大哥,願將大哥一手扶上帝位。
一個,兩個,三個,拿下。正事兒辦完了,該回朝了。正好羅藝入朝的請求得到批準,無限的自豪與滿足的李建成便帶著羅藝班師凱旋。
細細說來,在平定劉黑闥這件事情上,隻有李建成是最大的贏家。李世民興師動眾,徒勞無功,砸了招牌;李元吉聲勢弄得挺大,結果連劉黑闥長什麼模樣都沒見到;劉黑闥為恩主報仇,其氣節可敬可歎,然而到最後還不是空將一腔熱血灑黃土。
反觀李建成,通過此次平叛,一是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二是將幽州都督羅藝、廬江王李瑗和四弟齊王元吉招入了麾下,三是成功地將山東河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疇,可謂“一舉而三役濟”。最最關鍵的是,他成功遏製了李世民的上升勢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代戰神李世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而原本默默無聞的太子李建成卻一舉鼎定乾坤,這樣巨大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老爹李淵看在了眼裏,世人也都看在了眼裏。
李家兄弟從此正式決裂。
§§第十章 楊文幹事件:李世民的還擊
他的軍隊雖然打著大唐旗號,可姓的都是一個“羅”字。這樣的人,怎麼能讓李淵睡得著覺?不管怎麼樣,李淵還是把三個兒子安排到了一起。空間上的距離是近了,但是心理上的距離卻更加遙遠了。武德朝的一大怪就是:敕、令、教居然並行,而且,三者的法律效力竟然是相同的。李淵的敕並不比李建成的令效力高,李建成的令的效力和李世民、李元吉的教的效力是一樣一樣的。你放心的去吧,得勝歸來之日,就是你榮升太子之日。當然了,我不會像隋文帝那樣誅殺自己的兒子,到時就把建成降為蜀王。蜀中兵力薄弱,如果他以後能夠侍奉你,你就保全他的性命;如果他不肯,你想要對付他也很容易啊!你們兩個小子也不要太過分了,我也不是飯桶,以後注意著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