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的侯君集存心找死,竟然摻和到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的鬥爭當中。為了保住太子李承乾,他居然策劃兵變,結果因為謀事不周而遭到逮捕。
他的反叛傷透了李世民的心。臨刑之前,李世民“親往質問”,並痛心疾首地對他說:“朕因汝從此不登淩煙閣!”
侯君集至此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他哭著祈求李世民念在舊情上,給他侯家留下一點兒香火。李世民破例赦免了他的老婆和一個兒子。侯君集慨然受刑。
屈突通死得更早,貞觀二年(628)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二歲。唐太宗痛惜良久,贈予尚書右仆射,諡忠。貞觀十七年,屈突通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十二名。
起初,張亮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好的。他先是因為善於行政而名聲大噪,繼而又因為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屢立功勳。
但是,張亮辦錯了一件事兒:他娶錯了一個人。正是這件事兒毀掉了他的後半生。本來呢,張亮是有老婆的。但是,當他看到李氏的時候,便始亂終棄,甘心做了負心漢。李氏這個人聲名狼藉,行為十分不檢點,但張亮就是喜歡她。
後來,張亮到相州做官。鄴縣有個賣筆的後生和李氏勾搭上了。為了能夠長相廝守,李氏想了一個點子。她給張亮大灌迷魂湯,讓張亮承認該後生是他的私生子,並取名為張慎幾。
李氏不僅是個淫婦,而且還十分迷信,特別喜歡巫術。張亮的名聲被她給敗了個一幹二淨。因為李氏的緣故,張亮也開始講迷信了。術士程公穎和他關係比較好。有一次,張亮問程公穎:“相州可是個好地方啊。有人說不出數年,這裏將會走出一位王者。你以為如何啊?”程公穎趁機說張亮躺下來的時候特別像一條龍,以後肯定會大富大貴。張亮聽了十分受用。
還有一個叫公孫常的術士,也和張亮十分要好。張亮曾經半信半疑地對他說:“我曾聽說一句預言,說是‘有弓長之君當別都’,這是啥意思呢?”公孫常說張亮就是預言指示之人,張亮十分高興。
貞觀二十年,出事兒了,有一個名叫常德的人告發張亮圖謀不軌,證據是張亮養了五百個幹兒子。李世民便派人調查此事,張亮的好朋友程公穎和公孫常都證實張亮確實有不臣之念。李世民很生氣,對侍臣說:“亮有義兒五百,畜養此輩,將何為也?正欲反耳。”群臣百官也都說張亮肯定是打算造反的,都建議將他誅殺。隻有將作少匠李道裕認為證據不足。
盛怒的李世民可不管這些,將張亮“斬於市,籍沒其家”。
§§第十九章 登峰造極:中立派二李的閃耀人生
記恨歸記恨,但李世民終究還是離不開李靖。因為,李靖很能打。果然,貞觀三年,李世民就提拔李靖為大唐中央軍委副主席(兵部尚書),全麵主持軍事工作。久未露麵的太上皇李淵也高興壞了。他老人家把太宗、重臣、諸王、王妃、公主等好幾百人統統召到淩煙閣,設宴慶祝大唐消滅東突厥。酒至酣處,老李一時興起,不顧太上皇的身份,居然為大家彈起了琵琶。殊不知,伴君如伴虎,高處不勝寒,距離權力核心越近,往往越危險。最後,往往摔得很慘,徹底摔死的多得是,將三族、九族全搭上的也不在少數。李世勣聽了,隻說了一句話:“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但是,李世勣精明了一輩子,他終究還是沒有明白一個道理:有的時候,即便是明哲了,也未必能保身;即便能保得了自己,也未必能保得了自己的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