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無線電報務員約阿希姆·卡姆帕拉斯違反嚴格的規定,攜帶了一套德國最高級別的電碼本。如果該電碼本落入盟軍情報人員手中,對德軍恐怕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從Me-110中出來之前,卡姆帕拉斯使勁地用腳踢雷達裝置,想把它破壞掉,結果卻是白費力氣。負責向上發射雙子炮的保羅·馬哈利的努力也沒有成功。
機艙上的拍擊聲越來越緊,他們把那些密碼本迅速地藏進飛行衣的口袋裏,這才爬下飛機,走到停機坪上。保羅·馬哈利抽了一支香煙,和那些友善的瑞士士兵聊了會兒後,便說要回飛機上取一些私人物品。沒等他們批準,他就爬上駕駛艙,試圖引爆機艙裏的定時炸彈,以炸掉飛機。幾名瑞士士兵緊隨其後,就在他要觸動定時開關的一刹那拖住了他的後腿。
之後,這三名德國軍人被帶到基地的小賣部裏。瑞士人並沒有把他們當做俘虜,反倒給他們提供了酒菜。其間,他們提出要去衛生間,就由兩名瑞士士兵陪同。看見他們把密碼本一頁頁撕掉,丟進廁所並用水衝掉,兩名瑞士士兵就衝上去搶走了剩下的部分。
24小時之後,在柏林的德軍高級將領幾近恐慌。瑞士官方拒絕歸還侵犯他們領空的Me-110。柏林擔心瑞士人會把秘密武器和電碼本悄悄轉給盟軍情報所。
因為懷疑那三位德國空軍官員已經叛國,蓋世太保立即逮捕了他們的家人。曾經身為養雞農夫的蓋世太保頭目、精英黨衛軍首腦海因裏希·希姆萊試圖派遣瑞士的德國間諜來謀殺那三位被俘的德國空軍。
在蘇聯前線後方的沃爾夫斯尚茲戰地指揮部裏,阿道夫·希特勒的老部下,參謀長阿爾弗雷德·喬多將軍(四星上將)將此事彙報了元首。希特勒聽後大發雷霆。然而,他並不主張希姆萊的謀殺計劃,同時也反對空軍司令赫爾曼·戈林元帥提出的轟炸杜本多夫空軍基地的計劃。
希特勒最後派出了黨衛隊的奧托·斯考芝尼少校。此人是希特勒的一名心腹,德國後方戰線的民族英雄。盟軍則認為他狡詐陰險,稱之為“刀疤臉奧托”。奧托身材魁梧,高6.3英尺,重250磅,是第三帝國有名的“特種突擊隊員”。現在,他接到了一項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找到並摧毀落入瑞士人之手的Me-110。
此項秘密任務要求有異乎尋常的機智、勇氣與謹慎,而斯考芝尼完全具備這些素質。在家鄉維也納讀工程學時,他還是一名學生,就已參加過15次在一些日耳曼民族中所流行的佩劍決鬥。一次交鋒中,年輕的斯考芝尼麵部受傷,從左臉臉頰到下巴被劈開一條很長的口子。他當場縫合了傷口,沒有用一點麻藥,就繼續投入了決鬥。
1940年加入黨衛隊後,當時身為陸軍中尉的斯考芝尼先是在巴爾幹島作戰,後來又到了蘇聯前線,在那裏他頭部嚴重受傷,因而作為傷員退役並被護送回家。直到1943年7月底,希特勒請他重新出山,交給他一項使人畏縮的任務:營救希特勒的密友———曾在意大利獨攬大權21年的班尼托·墨索裏尼。
被國王維克托·伊曼紐爾三世趕下台後,墨索裏尼又被意大利遊擊隊俘虜,關押在一所和平時期向遊客開放的旅館裏。該旅館位於阿派尼恩斯山脈高聳入雲的格蘭薩索山峰頂部。斯考芝尼化裝成平民,在意大利四處探查,兩周後就發現了幽禁墨索裏尼的地方。
9月12日斯考芝尼和少數傘兵乘滑翔機向格蘭薩索山峰猛撲過去,在200多名意大利警衛的眼皮底下搶走了這位被罷黜的獨裁者,然後把他塞進一架剛剛冒險著陸於旅館附近的輕型飛機裏。
斯考芝尼扭動著身子爬上這架隻能搭載兩名乘客的小型飛機,和墨索裏尼以及德國空軍飛行員海因裏奇·格拉赫上尉一道,從一塊布滿卵石的高地上起飛。到達高地邊沿的一刹那,飛機驟然前傾,跌入一個很大的山穀。在即將墜毀的一刹那,格拉赫及時擺正了航向。飛機掠過樹梢,飛往當時仍由德國人控製的羅馬。
如今,奧托·斯考芝尼被賦予一項同樣讓人難以想像的任務:
找到並炸掉Me-110。肥碩的身材和臉上醜陋的疤痕使斯考芝尼相當惹人注目,正如上次探尋墨索裏尼下落時那樣,他又穿上平民衣服,晚上越過邊境,潛入瑞士境內。
斯考芝尼在杜本多夫空軍基地周圍遊來蕩去,尋找有關德國飛機的蛛絲馬跡。他詢問了附近的一些居民和剛從基地走出的無軍職人員,得知瑞士官方已經把Me-110轉移到了深山地區。這樣一來,要想找到飛機就好比大海撈針。斯考芝尼隻好認輸,這在他生命當中還是少有的一次。
德國納粹又在幕後使用外交手段,與瑞士達成一項奇怪的交易。1944年5月17日上午,在希特勒的軍事參讚的注視下,已經運回杜本多夫基地的那架梅塞施米特式戰鬥機及其秘密設備被潑上汽油,著火焚毀。
根據協議,瑞士政府從德國購進12架Me-109G型高性能戰鬥機。對德國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讓步,因為德國空軍已經嚴重耗損,需要利用每一架可用的飛機來抗擊英美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目標的日夜襲擊。
作為秘密協議的一部分,威廉·約翰恩少尉、雷達操作員阿希姆·卡姆帕拉斯和炮手保羅·馬哈利被釋放並返回德國。德國情報處得知他們在杜本多夫的具體遭遇後,認為三名空軍官員的行為無可指責,他們的家人也隨之被釋放。
倘若蓋世太保獲悉大部分德國空軍密碼本可能會落入瑞士官方或者英美情報機構手中,那麼,這三名空軍官兵的命運就會大大不同了。
二、節節敗退
毫無疑問,盟軍在“D日”取得了成功。但能否發展這一勝利,還要看後續部隊能否按計劃登上諾曼底了。
德國人在抗擊上陸盟軍的同時,千方百計地阻止盟軍增兵。
為此,德國西方海軍司令部製訂了如下計劃:
1.駐瑟堡的第5和第9魚雷艇支隊執行在登陸地域內布雷和魚雷攻擊任務(特別是在美軍地段)。
2.駐布洛涅的第2和第4魚雷艇支隊,在韋斯特朗附近布雷並在東部海軍特混艦隊活動區進行魚雷攻擊,方便時可從勒阿弗爾和瑟堡出發。
3.駐奧斯坦得(比利時)的第8魚雷艇支隊在海峽東部巡邏。
另外,德國人手裏還掌握著一種秘密武器———水壓水雷,當時盟軍尚無法對付這種水雷。
盟軍針對本次作戰艦船多且集中,艦艇機動範圍小,而盟軍握有空中優勢的特點,決定采取固定的防禦體係:
樸茨茅斯和普利茅斯海軍軍區以及多佛爾海軍軍區共同負責警戒英吉利海峽;東、西兩個特混艦隊分別負責各自的登陸地域翼側警戒。東、西兩個特混艦隊的司令又在各自的警戒區內劃分了若幹分區和警戒線。
這時,對盟軍增兵行動最大的威脅就是德軍E級艇和潛艇在夜裏的攻擊及水壓水雷的破壞。盟軍船隻受損的消息不斷傳來:
7日夜到8日晨,從瑟堡出航的德軍第9支隊的E級艇攻擊了由坦克登陸艇和大型步兵登陸艇組成的船隊,2艘坦克登陸艦被擊沉、1艘被擊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