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6月19日為止,盟軍實力與日俱增。組織完善的橫渡海峽運輸艦隊已把大約20個師的部隊送到陸上,盟軍的集結速度超過德軍,在諾曼底已擁有50萬人左右的兵力。
盟軍已經像洶湧的潮水一樣,不斷湧向歐洲大陸。
與此相反,由於盟軍的無情空襲,再加上交通線在前些日子已遭破壞,德軍元帥隆美爾不可能得到編製完整並能立即投入戰鬥的增援部隊。
有些增援部隊不得不化整為零,而且往往還得在夜間靠步行或騎自行車趕往前線。他們的許多重型裝備都在途中被炸毀。
6月19日拂曉時分,一場40年來罕見的大風暴席卷了英吉利海峽,8級大風卷著18米的巨浪向盟軍的人造港猛撲過來。
最先是海峽之間的運輸和卸載工作被迫中斷,原來的運輸洪流也變成了點點滴水。
很快,暴風使小型水陸載重汽車像無頭蒼蠅一樣,在近海運輸船和海岸之間到處亂撞。有的艦艇被折斷,有的錨鏈斷裂,失去控製,互相碰撞。沉重的“低音大號”隨風飄流,衝向下風處。事先從英國施來的長達4公裏的“鯨魚”通道沉沒,“桑樹A”在潰散……
第二天,風依然刮得很大。盟軍在灘頭陣地修築的小型跑道已根本不能降落飛機,海上交通也完全中斷了。
這場大風持續了80多個小時,直到22日傍晚時才開始停息。
此時,映入精疲力竭的艦員們眼中的是滿海灘的破船爛車,亂七八糟的各種類型的裝備。
據統計,總共有800艘各種艦船被刮到了岸邊,其中大部分受損擱淺,4天的大風暴比敵人兩個星期造成的損失還要大。
可怕的是,大風暴引起了登陸部隊補給品的嚴重不足,缺乏補給使原定的橫渡奧登河的進攻無法實施,而且使本該登陸的3個師滯留在海上,盟軍的攻擊規模受到了限製,德軍則可乘機調動預備隊投入登陸場作戰……
必須修複“桑樹”人工港,才能扭轉這種不利局麵。
“桑樹A”已經失去了修複價值,盟軍海軍司令拉姆齊將軍立即組織人員全力修複“桑樹B”。
到6月29日,“桑樹B”又開始了接受從英國開來的補給船,到7月8日,每天的吞貨量已達6,000噸;19日,坦克登陸艦碼頭建成投入使用,吞貨量達7,000噸;7月29日,上岸補品達到了11,000噸的創記錄數字,大量的部隊和補給品通過人工港流向諾曼底戰場。
在“桑樹”行動的同時,“普拉托”行動———鋪設輸油管道的工程也在進行之中,7月初如果天氣好的話,這些輸油管道就能以每天8,000噸的速度把油料從海峽對岸送到諾曼底。
至此,盟軍已經像洶湧的潮水一樣,不斷湧向歐洲大陸,然而,還必須采取進一步的措施,才能使這股洪流真正不可阻擋。
“桑樹A”毀於大風暴,使盟軍愈加感到必須馬上奪取瑟堡港,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盡可能不受天氣的擺布,使增援部隊和補給品有一個穩定的來源。
瑟堡港是盟軍生命線上的隘口,必須奪取,然而,又是談何容易!
那裏原來防禦就很強,其所處的位置又易守難攻,況且,希特勒下了死命令,要求守住瑟堡。
在瑟堡的所有德國人都被編入了現役,使瑟堡成為一個擁有4萬多守軍和幾十個大口徑炮兵連和暗堡炮連的要塞,在瑟堡外圍,德軍形成了一條比較穩定的戰線。
美第7軍軍長柯林斯少將率部穩步地向科坦丁半島前進,進攻鋒芒直指瑟堡。6月18日第7軍切斷了科坦丁半島。到6月22日,他的兵力已增到了4個步兵師、2個空降師、2個摩托化偵察營和2個坦克營。
柯林斯少將根據德軍在最後一階段的撤退速度,認為已經不再需要艦炮火力支援,便可輕鬆地拿下瑟堡。可是德軍在撒到瑟堡市郊的防線之後,便不再繼續撤退了,而是轉過身來開始轉入防禦,擺出了一副負隅頑抗的架式。
德軍環形防禦是一道從瑟堡向西延伸11公裏,向南延伸6公裏,向東延伸13公裏的弧形野戰工事和築城地帶。麵對這些欲做困獸之鬥的德軍,柯林斯不得不改變決心,申請艦炮火力支援。
此時,陸軍已經推進到瑟堡近郊,第9師在左翼,第79師在中路,第4師在右翼。到6月21日夜間,第7軍的先頭部隊已到達離該城約2公裏的半圓形地帶。兩個海角的德軍已被包圍在相互隔離的兩個“口袋”裏。
美國海軍少將戴約指揮的第129特混艦隊擔任了攻擊瑟堡的火力支援隊,該編隊下設兩個大隊並配有一個掃雷艦大隊。
6月25日4時30分,戴約少將指揮的火力支援隊從波特蘭出航,順利地渡過海峽。第1大隊於9時40分到達瑟堡以北15海裏處,第2大隊在其東邊數海裏處,做好了火力支援的準備。
柯林斯少將生怕艦炮傷了自己的部隊,所以各艦隊開火前要占領近距離火力支援陣位。不但如此,各艦艦長還得到通知,中午前不得射擊,除非敵人向他們開火。從12時起,他們才可以對那些由“艦炮火力岸上控製組”指定的目標以及向他們開火的德軍岸炮連射擊。
12點過去了,因為沒有得到召喚,艦炮仍然保持著可怕的沉默,艦員們虎視眈眈地注視瑟堡。
這種沉默隻持續了5~6分鍾,瑟堡港西邊奎爾村出現了火炮發射的閃光,德軍150毫米岸炮連打破沉默,猛烈轟擊了去瑟堡港以北的近距離火力支援區的掃雷艦,美軍艦炮則以極快的速度開始了反擊。
4艘英國巡邏艇施放了煙幕,就在德軍第2次齊射所激起的水柱還沒有落下之前,戴約就發出信號:“對準正在向掃雷艦射擊的敵炮連直瞄射擊。”頓時,奎爾村立即被炮火覆蓋了,一場岸艦之間的激烈炮戰開始了。美軍的軍艦一邊規避著敵人的齊射,一邊在校射飛機的協助下發出一串串準確的炮火,正在進行進攻作戰的美第7軍得到了及時而準確的火力支援。
第2大隊在轉到近距火力支援區時,遭到了德軍猛烈的炮火襲擊,他們無法按計劃與第1大隊會合,因此,他們不得不去對付萊維角的敵“漢堡”炮連,這個德軍岸炮連射程遠、射界寬,可以對瑟堡的海上接近地進行有效射擊,必須打掉這個岸炮連!
於是,這裏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炮戰,岸艦之間彈如飛蝗,空中、海上和陸地能看見的隻有炮火的閃光、衝天的水柱和滾滾的濃煙……
瑟堡海麵的炮戰愈來愈激烈,雖然有些艦隻已經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但整個火力支援隊在校射飛機的協助下卻愈戰愈勇。
當上級規定的90分鍾艦炮火力準備即將結束時,戴約感到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他不願按規定時問撤出戰鬥。在與第7軍軍長柯林斯少將取得聯係的前提下,艦炮火力支援又持續了8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