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德軍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擊112高地,在猛烈炮擊下,英軍難以堅守,隻好放棄112高地撤到奧登河岸邊。德軍雖奪回了112高地。但一直在盟國空軍的猛烈打擊下,無法集中使用裝甲部隊,也就發揮不出裝甲部隊巨大的突擊威力,一般隻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輛坦克組成小型戰鬥群進行短促出擊,難以取得勝利,加上幾天來坦克損失約100輛,又得不到補充,隆美爾為確保卡昂,隻好放棄外圍一些陣地,將全部900輛坦克中的700輛部署於卡昂近郊。盟軍在占領卡盧克機場後,再無力推進,雙方陷入對峙。
6月29日,隆美爾和倫德施泰特晉見希特勒,彙報了當前的戰局。希特勒對此大為不滿,調整了德軍西線高層指揮人事,以克魯格元帥取代倫德施泰特任西線總司令,埃伯巴赫取代馮·施韋彭格指揮西線裝甲部隊,並將所部改稱第5坦克集團軍,以黨衛軍上將豪瑟接替剛剛病故的多爾曼上將任第7集團軍司令。
7月1日,盟軍宣布“霸王”登陸作戰中的海軍作戰即“海王”
作戰勝利結束。隨即撤銷東、西特混艦隊的番號,所屬艦艇一部分被調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軍又在諾曼底新設立兩個海軍基地司令部,一個在瑟堡,一個在朱諾海灘的人工港,具體負責指揮調度人員、物資的運輸和卸載。
到七月初,盟軍已上陸25個師,其中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1個加拿大師,共100萬人,56.7萬噸物資,17.2萬部車輛。
盟軍仍覺得登陸灘頭太狹窄,便繼續擴大登陸場。美軍為保障日後能展開大規模的裝甲部隊,取得有利的進攻出發陣地,美軍第1集團軍在攻占瑟堡後馬不停蹄立即揮師南下。
7月3日,盟軍集中14個師的兵力,向登陸場正麵德軍約7個師發動猛攻。因前進的道路上是大片沼澤和諾曼底地區特有的樹籬地形,易守難攻,加上天氣不佳空軍也無法出動,所以進展緩慢,在五天裏才前進6.4公裏,而傷亡高達5,000人。接下來足足經7天的浴血奮戰,又付出5,000人的傷亡才推進4.8公裏。傷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進的道路兩側都是沼澤,隻能展開1個師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礙物的道路上粉碎德軍的頑抗步步推進。
7月6日,直屬盟軍最高司令部指揮的具有極強機動力和突擊力的美軍笫3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巴頓率領下,踏上歐洲大陸。
7月9日,德軍黨衛軍裝甲教導師被調到維爾河地區,抗擊美軍的攻勢,盡管該師全力奮戰,仍阻止不了美軍的推進。
7月11日,西線美軍向諾曼底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聖洛發動鉗形攻擊,但德軍依托預先構築的工事拚死抵抗,美軍的攻擊未能如願。於是美軍停止攻擊,整頓部隊,補充彈藥,準備第二輪進攻。而德軍人員、裝備、彈藥所剩無幾,又得不到補充,已是山窮水盡。在美軍隨後發起的第二輪進攻中終於不支,聖洛於7月18日被美軍攻占。在聖洛戰鬥中德軍在諾曼底地區重要的前線指揮第84軍軍長馬克斯中將陣亡。美軍為奪取聖洛也付出了近4萬人傷亡的高昂代價。隨著聖洛的失守,德軍在諾曼底地區防線被盟軍分割為兩段,局麵更為被動不利。
與此同時,東線的英軍對卡昂發動第二輪攻勢。7月7日,盟軍出動460架次重轟炸機,對德軍陣地進行密集轟炸,在40分鍾裏投彈達2,500噸。7月8日,英軍2個師和加軍1個師在海軍艦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實施向心突擊。不料空軍的猛烈轟炸雖給德軍造成了慘重傷亡,卻也造成了遍地瓦礫廢墟,其損壞程度甚至嚴重影響了己方地麵部隊的推進,因此英軍於7月10日才占領卡昂。
在隨後的一周裏,盟軍一邊補充兵力物資,一邊不斷向正麵德軍施加壓力,使其無法重新調整部署。
7月18日,為進一步將登陸場擴大到奧恩河至迪沃河之間,英軍繼續由卡昂向東南推進,為配合英軍的進攻,盟國空軍實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準備,共出動1,700架次重轟炸機和400架次中轟炸機,投彈達1.2萬噸,並吸取對卡昂轟炸的教訓,炸彈都改用瞬發引信,以減少對道路的破壞。德軍也改變戰術,采取縱深梯次防禦,大量使用88毫米高射炮平射坦克,並在有利地形不斷組織反衝擊,使英軍傷亡很大,坦克損失達150輛,進攻被迫停止。
盡管英軍的進攻沒有取得進展,但在整個戰場上,盟軍已到達岡城-考蒙-聖洛-萊索-線,形成正麵寬150公裏,縱深15~35公裏的登陸場,建立並鞏固了戰略性質的橋頭堡。
七、負隅頑抗
岡城對於德軍來說也是同等重要。
岡城附近集中了大量德國裝甲部隊,以遲滯盟軍向東麵的推進。如果盟軍在這個地方突破,德軍的整個第7集團軍與北麵的第15集團軍之間就會出現一個缺口。到那時,通向巴黎的路就完全敞開了。
為此,在科蒙至岡城之間的正麵,德軍集中了7個裝甲師和第8裝甲師的部分兵力。這幾乎是德軍駐法裝甲部隊的2/3。同時,在盟軍的左翼當麵也有2個步兵師。
岡城變成了盟軍進攻最艱難、德軍抵抗最頑強的戰場。
英軍於6月26日首次發起奪取岡城的大規模攻勢。
進攻開始時,英軍陸上和海上的大炮齊聲怒吼,組織起一道密集異常的火力網。可是,這無異是在通知德軍該向何處派遣增援部隊。經過2天激戰,到6月28日,英軍步兵部隊和裝甲部隊已經打到了岡城外的名為“112高地”的製高點前麵。不出所料,德軍即於次日開始反撲。
這一天陽光燦爛,天空晴朗,能見度極佳。
德軍為了阻擋英軍的進攻,出動了數以百計的坦克,針鋒相對地展開攻勢。這些德軍部隊有剛從俄國和法國南部調來的裝甲師,他們還來不及聽到有關戰區情況的詳細介紹,就被送上了戰場。
德軍裝甲部隊剛從隱蔽的集會地點開出,隨即遭到盟國空軍十分猛烈的攻擊。皇家空軍那些能發射火箭的台風式戰鬥機,發揮了特別巨大的威力。這次德軍反攻所集結的全部坦克中,隻有200餘輛尚能與英軍交鋒,其餘的坦克以及數倍於此的重要的燃料供應車,在盟軍空軍的轟擊下,都東歪西斜地倒在公路上,化為一堆堆冒煙的殘骸。
德軍裝甲部隊的殘部,從三個方麵向英軍的突出陣地緊逼過來。不少德軍坦克被盟軍的飛機大炮所擊毀。而更多的坦克則是被步兵使用的那些並不複雜的“派阿特”反坦克武器阻擋住的。
因為這一帶多樹,“林鄉”中很少有回旋餘地,德軍坦克盡管裝甲很厚,火力很強,但是在英軍近距離的堅決攻擊下,也極易被擊毀。
雙方浴血苦戰,僵持不下,“112高地”上炮火紛飛,彈雨如注,哪一方也不能將它占領。慘絕人寰的屠殺場麵,比比皆是。小小的奧東河竟被屍體所堵塞。這次攻勢持續了5個晝夜,雙方作戰的激烈程度,在諾曼底的曆史上還找不出哪次戰役能與之相比。
岡城之郊的激戰,吸引了德軍正在源源開抵戰場的大部分裝甲力量,這樣就有利於美軍在右翼取得突破。
希特勒對諾曼底的戰局感到嚴重不安。
7月3日,他下令由馮·克魯格元帥接替馮·倫德施泰特。
克魯格從俄國戰場調來,滿以為西線的戰事較易對付,可是他的幻想不久便破滅了。
7月以來的滂沱大雨和滿天烏雲使盟軍的進攻不是被天氣所擾,就是連連被德軍所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