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篇 擴大戰場 進軍巴黎(6)(1 / 3)

十、可怕的“屠宰場”

美第1集團軍的強大部隊從維爾緊逼過來,英第2集團軍向孔戴發動進攻,巴頓派出一個整軍經阿朗鬆向北馳往阿爾讓唐,從南路猛撲德軍。與此同時,加軍奮力衝殺,終於開進長期爭奪不下的法萊茲。德軍反攻部隊被緊緊壓縮在法萊茲和莫爾坦之間一塊狹窄的袋形地帶內,處境岌岌可危,不久,盟軍的大炮、轟炸機和戰鬥機就把這塊袋形地帶變成一個可怕的“屠宰場”。

巴頓事先就接到關於德方可能出動好幾個裝甲師發動進攻的報告,但他認為,這隻是德軍的虛張聲勢,其真實意圖乃是要掩護撤退。不過,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命令在聖伊萊爾附近的第80步兵師、第35步兵師和法國第2裝甲師停止前進。接著又命令勒克萊爾率部在富惹爾集中,扼守重要的公路交叉點,以保衛第3集團軍兩翼的空隙地區。中午,烏雲消散,發射火箭的“台風”式戰鬥機猛襲德軍裝甲部隊。

一些德軍裝甲部隊被“台風”式機群在狹窄小道內截住,盡遭覆滅。午後不久,德軍按計劃向阿弗朗什發動進攻,要想切斷並粉碎巴頓的那支一往無前的部隊,但是離出發地點還不到幾公裏,這場攻勢就被遏止住了。不過,巴頓的部隊也還是經曆了好幾個晝夜的艱苦混戰,才得以繼續向前推進。第3集團軍采用的戰術是,把部隊編成若幹坦克群,不顧一切地向前猛衝,一遇到敵人,立即集中火力猛擊。整個戰場混亂不堪,雙方都不知道在何時何地會突然撞上對手。

8月13日,美第20軍僅遇一些零星分散的抵抗,於是巴頓一麵命令主力部隊向勒芒的東北方挺進,一麵派出戰鬥支隊奪路南下,進取盧瓦爾河畔的翁熱和南特。與此同時,海斯利普的第15軍以美第5裝甲師和法第2裝甲師為前鋒;馳驅北上,在正與英加部隊拚命格鬥的德軍主力後方發起猛襲。

在粉碎德軍反攻中起了主要作用的美第1集團軍,正無情地掃蕩著殘留的德軍突擊部。布萊德雷和蒙哥馬利決定發起全麵總攻,緊逼包圍德軍主力的時刻已經到來。加軍從北麵奮力推進,美第1集團軍由西北麵和西麵步步緊逼,而美第3集團軍的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則從正麵大舉北上。

加軍部隊和巴頓所屬法、美先頭部隊,駐守著阿朗鬆———瑟埃———阿爾讓唐一線,而德軍東撤的惟一道路就是這兩支部隊之間的空隙地區。8月14日淩晨,這塊空隙地區已被壓縮至29公裏寬。德第7和第5集團軍的密集裝甲部隊在英、加部隊連續不斷地進攻下,隻是很緩慢地向後退卻;對每一條江河細川,對每一道溝渠樹籬,雙方都要展開激烈的爭奪。

所有的人,甚至連巴頓在內,都不知道當時第3集團軍所屬各支部隊的行蹤。這位美國將軍曾命令部下:“以盡快的速度,向一切可以推進的地方前進!”巴頓的部隊似乎已失去統一指揮,無法協同作戰,可是卻取得了驚人的戰果。一些完整的德軍部隊,由於害怕在樹林裏被法國抵抗運動的嚴峻戰士殺死,紛紛向一些單獨作戰的美軍坦克中隊繳械投降。美第6裝甲師的某一戰鬥支隊擊敗了德軍具有一個整師兵力的殘餘部隊,自己卻僅僅損失了兩名士兵。

巴頓一不做,二不休,準備出動裝甲部隊由南麵撲向法萊茲,以封閉這塊空隙地區。然而,布萊德雷已下令要他停止前進。看來,盟軍失去了把一個將陷於絕境的龐大德軍一網打盡的大好機會———關於這一點,至今仍有爭議。巴頓堅決認為,海斯利普的第15軍原可以不費什麼氣力就推進到法萊茲;但是布萊德雷和考慮到阿爾讓唐南麵、特別是埃庫弗森林內德軍的抵抗越來越猛烈,因而決定停止美軍的南路攻勢。

布萊德雷命令勒克萊爾率領所部,外加一個美國步兵師,堅守卡魯熱以及阿爾讓後南麵和東麵的陣地;而巴頓的其餘部隊則按蒙哥馬利的原來計劃,繼續展開閃電攻勢,即向塞納河揮戈東進,在德軍趕到該河之前將其截住。美軍裝甲縱隊在開闊的田野上縱橫馳驅,如入無人之境;直逼奧爾良、夏特勒和德勒三城。奧馬爾·布萊德雷毫不含糊地命令巴頓:“把所有的本錢都拿出來,率領所部全速向東挺進。”

海斯利普的美第15軍的任務是,從南路完成盟軍圍堵德第7集團軍的錐形攻勢。為此,第15軍將奪取重要公路中心阿爾讓唐,封鎖德軍的主要退路。

8月13日,海利普斯的部隊占領了阿爾讓唐及其主要公路,可是這時空隙地帶仍有29公裏寬。“喬治·巴頓由於不許他率部封閉空隙一帶而怒不可遏。”布萊德雷後來這樣寫道:不過蒙哥馬利從未禁止這樣做,而我也從未建議由美軍部隊去封閉阿爾讓唐和法萊茲之間的缺口。我十分滿足於實現我們的原定目標,而不願再承擔另外的任務。巴頓或許能夠在此狹窄的咽喉地帶拉開一道防線,但是我懷疑他是否能將其守住。德軍此時正有19個師爭先恐後地要從這個缺口突圍,而巴頓手下的4個師正封鎖著阿朗鬆、瑟埃和阿爾讓唐這三條德軍主要退路。假若他將封鎖線拉長到64公裏,那麼敵軍不僅可能突破美軍封鎖線,而且突破時還會將巴頓的陣地踏平。我寧可在阿爾讓唐保留著堅實的肩膀,而不願冒在法萊茲折斷頸骨的危險。

8月15日,正當美第3集團軍橫穿法國腹地向塞納河挺進的時候,一個美、法聯合集團軍以及一些英、加部隊由美軍將領雅各布·德弗斯指揮,粉碎了並不怎麼激烈的抵抗之後,在法國南部登陸。據說,希特勒把8月15日稱為他一生中最倒黴的日子。當盟軍在南方發動這場新的攻勢的時候,法萊茲周圍的德軍正在作最後的困獸之鬥。拚命抵抗著英、加、波各部隊的進攻。

此時,厄庫會一帶的自由法國部隊向前進逼,空隙地區壓縮到18公裏。法萊茲袋形地帶內的德軍部隊四麵受敵,士兵的彈藥已快消耗殆盡,全軍正趨於土崩瓦解。據報告,德軍司令官馮·克盧格將軍已不知去向。盟軍的猛烈空襲已使德軍的無線電通訊網陷於癱瘓,德軍各部隊亂作一團。兩天後,馮·克盧格又重新出現並與部下恢複了聯係。不久,他被解除了職務,隨即自盡。

8月17日,德軍後衛部隊仍在頑強抵抗,掩護著潰敗的其餘部隊源源向東後撒。前一段時候,天氣惡劣,敵我雙方膠著混戰在一起,盟國空軍無法參加戰鬥;現在烏雲消散,天空放晴,於是易於捕捉的攻擊目標又呈現在第2戰術航空隊的“台風”式和“噴火”

式戰鬥機的麵前。

德軍仍在作垂死掙紮,拚命抵抗著英、美、加、法、波諸軍的進攻,到8月18日,他們還是撐開了一道13公裏寬的缺口,可是這時盟軍作戰飛機和大炮發揮了極其強大的威力,不久將這道缺口封死了。德軍被緊緊逼入急劇收縮著的袋形陣地內,當他們沿著公路,穿越田野,拚命向東逃竄時,成千成千地被打死。

艾森豪威爾在談到這場怵目驚心的大屠殺時說:“毫無疑問,法萊茲戰場是戰爭領域內所曾出現過的最大的屠宰場之一。那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屍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那道缺口閉合後48小時,人們領我步行通過該地區,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隻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米路,而腳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屍體上,這種情況確確實實是可悲的。”

在德軍力圖由缺口處逃命的那6天中,他們大約有1萬人慘遭殺戮,此外還有5萬人被俘。在從缺口逃出來的2萬至5萬名德軍中,還有很多人沒到塞納河畔就被打死了。至此,德軍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與此同時,被分割包圍在其他地區的數千名德軍,也繳械投降了。德軍有8個步兵師和2個裝甲師的人馬,幾乎是一個不漏地全部束手就擒。希特勒希望用來粉碎西線盟軍的整個軍隊,已被徹底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