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說,中國人有個念叨:七十三、八十四。是指老年人的劫數,爺爺今年的歲數正好到了後一個數字,難過去。
我媽言中了。爺爺前些日子還好好兒的,3天前突然摔了一跤,送到醫院經過一番搶救,至今也沒清醒過來。醫生講,爺爺靠藥物維持,很可能成為“植物人”,三兩個月不致於死,叫家裏人充分做好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
在外地工作的大伯和二姑接到爸爸發的加急電報,2天之內就趕來了。加上在北京的大姑、三姑和小叔還有我爸,爺爺號稱的4男3女,除在農村的二伯已經去世外,全部到齊。
參加研究如何照料爺爺的正式人員為13人,每家都是雙數,唯獨二伯一家隻有二伯母是單數。我是趁機溜進屋裏來的,不算數。
開場白是由大伯來做的。大伯在他們7兄弟姐妹中為兄長,當然要扛帥旗羅。
“爸爸已成這種狀態了,也算是自然法則。據醫生講,他老人家也不會拖累大家太久。我是長子,可在外地,爸爸沒跟過我,孝敬他老人家的機會自然少。因此,發言權也不多。除二妹外,你們常年在父親身邊,都說說,看看怎麼安排為好。”大伯是軍人,據說還是個軍級,現在雖然離休,年紀也60多了,可坐著腰板還挺得筆直,說話的口吻也仿彿對小兵兒們在下命令。
“剛才大哥說了,爸爸也活不了幾天了。媽死的早,他老人家苦熬苦掙一輩子不容易。”二姑說到這裏傷感地欷歔開了,“按說,我和大哥在外地,平時伺候爸的功夫少,這次應該多守在他老人家身邊兒幾天。可是,我們留下來,家裏一大攤兒沒人管不說,住在弟弟妹妹們誰家也給誰添累贅。我這次來帶了幾百塊錢,除去來回花銷全留下,也算盡盡孝心。”
大伯母見二姑要往外拿錢,急忙也翻騰一個羊皮坤包:“二妹說的對,我們來得急,也隻帶了幾百塊,留下來,誰照料爸爸多,就貼補給誰點兒。”
“我說大嫂,您甭緊翻騰了,我先把話說在明處,現在哪家兒也不缺邨幾個錢兒花。問題是現在爸爸24小時需要有人陪床,我孩子小,又沒人帶,我聲明,我不能陪床。”小叔個兒長得高,嗓門兒也大,說完一擰脖子,麵朝牆壁,好象宣布自己成了局外人。
“你說你孩子小,陪不了床,我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才大一個月。最近孩子他奶奶病了,孩子也沒人帶,我也不能陪床!”三姑在爺爺家是頂厲害的,爸爸和姑姑們誰都不敢惹她,所以她顯得特理直氣壯。
大姑聽到這裏沉不住氣兒了,急忙接過話茬兒說:“這麼一聽,除去2個在外地的,再刨去2個孩子小的,還有一個寡婦弟妹不應算在內,敢情應該陪床的就剩下我和老五了。我們兩家兒孩子是都大了,牽掛少。可你們也不是不知道,我們家孩子他爸有冠心病,光住院都兩回了,我要成天在醫院陪著爸,他要犯了冠心病,可怎麼辦呀!”
“都說過了,我還說什麼呢?”我爸狠勁兒抽了一口煙,好象在為自己鼓勁兒打氣,“按說,不管是兒是女,也不管現在是在外地還是在身邊兒,都是爹媽生養的,所以孝敬父母也都該應當應份。我們在不就這麼一個活不了多久的老爹了麼?說起來他有六七個兒女,可到了需要在醫院陪床的時候一個都不肯心甘情願,要是傳出去多丟人!”我爸說到這裏將煙頭往煙灰缸裏一碾,“既然話說到這一步了,我也就不講情麵了。從現在開始,按照大小往下排,每人每天四個小時到醫院陪床,誰有困難去不了就花錢雇人代替。我算過了,我該明天晚上8點接班兒。對不起,我有急事兒,告辭了!”我爸說著挺身站起。
“慢點兒走”從農村來的二伯母伸手拉住我爸,然後轉向大家說,“我說點兒意見不知合不合哥嫂和弟弟妹妹們的心思。你們城裏人,時間都緊,不象我,每天除了做三頓飯就是喂個豬呀,養點兒雞的。當初爺爺奶奶都是我送的終。媽那會兒也是我到北京來伺候了3個月。現在爹又需要服侍了,可我也不能象伺候媽那會兒一樣老住在北京了。因為二丫頭快要生孩子了。我尋思,要是爹能去鄉下,我保證好好服侍到他老人家咽了最後一口氣。”
“我說二嫂,您有這樣的好點子怎麼不早拿出來呀!”
“對,我看爸可以去鄉下。他過去不是老念叨等他死後一定要叫咱們把他埋在祖墳上麼?”
“我也同意。爸到鄉下還可以用藥維持,該花的錢照花,不夠我們大家湊。”
“對,反正老二家也沒工作,我們每家都多給點兒,也算她有個收入。”
二伯母的話象束火苗把大家的目光點亮了,亮得閃閃發光,迸發著灼灼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