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死因
對於嘉慶帝究竟是怎麼死的,再多的猜測也隻能叫猜測,可哪一種說法更符合曆史的事實呢?真正的死因到底是什麼?
史書上對於嘉慶皇帝的死因隻有寥寥幾筆,說他的病因、身體症狀的時候,就說在嘉慶二十五年7月25日這一天,嘉慶皇帝感到“痰氣上壅,至夕益甚”,也就是說感覺到痰氣上湧,然後到傍晚的時候就特別厲害了,就發展到甚至說神誌不清的地步了。史書上的這個說法應該是中醫中很有權威的一種說法,涉及中醫的原理,有很多很深奧的東西,有很多人並不了解。
後來,經過向中醫專家反複地求證、討論後,得知實際上它是一種病理,或者是說一種病因。也就是說,有很多原因可以導致這種病因出現,這種病因又可以導致很多症狀。比如說“痰氣上壅”,既可以引起消化係統的疾病,也可以引起循環係統的疾病,諸如血液循環係統中的腦中風、腦出血等病的出現,甚至還可以引起神經係統中神誌不清、昏迷等症狀的出現。
我們再結合一下嘉慶皇帝當時的具體情況來看。嘉慶皇帝他本身的情況根據史書上的記載來看,他是“體態豐腴”的,就是身體比較胖。再有,嘉慶皇帝還比較喜歡飲酒。有一條史料曾記載,嘉慶皇帝有一天喝了一斤六兩的白酒。然後我們按現在的觀點來看,一個人身體比較胖,又喜歡飲酒,通常會有高血脂、高血壓之類的疾病。當時,嘉慶皇帝可能本身有隱藏的這些病因,加上他又長途的鞍馬勞頓,而且就算身體再好,畢竟也是61歲的人了,年過花甲,加上天氣炎熱,所以就很容易引起中暑。
說起中暑,可能很多人覺得,嘉慶皇帝當時不是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了嗎?那裏不是應該很涼爽嗎?怎麼還會中暑呢?通常人們都這樣認為,但是,據有的學者研究、統計後發現,承德在7月份至9月份的時候,它的最低氣溫要比其他城市低,但是它的最高氣溫平均達到26攝氏度。而且,眾所周知,承德避暑山莊處於一個盆地之中,四麵有山環抱著,夏天陽光比較充足的時候,它的受熱麵積比較大,而它散熱卻不好,所以在暑期的時候也有高溫天氣,甚至可以達到41攝氏度的高溫。嘉慶皇帝那會兒去的時候是陰曆的7月25日,他去世的時候,按公曆算,也就是八、九月份,正是暑期比較炎熱的時候,可能導致了他的中暑。
中暑之後,嘉慶帝又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再有一點,嘉慶皇帝自己覺得身體強壯,根本就沒有把中暑當回事兒。可是,我們現在都知道,如果中暑得不到及時的休息和救治的話,也是可以導致人死亡的,而且死亡率還很高,甚至可以達到50%。嘉慶皇帝本就有中暑的前因在,然後又沒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和治療,所以才引起他“痰氣上壅”的這種症狀。
而後,因為嘉慶的症狀持續了有多半天,大約有七八個小時的光景,根據這些,我們可以推測出嘉慶大概是死於腦中風,或者說是腦出血,而且是腦關鍵部位的出血,才導致他很容易就神誌昏迷。但是,腦出血不至於讓人呼吸馬上停止,所以嘉慶的症狀才持續了那麼長時間,然後才去世。
曆史笑談
其實,康熙皇帝在建造避暑山莊的時候,初衷就是希望子孫後代能夠到這裏受庇護,卻沒想到有這樣的一件事出現了,顯得有點事與願違。說到這兒,我們不得不承認,嘉慶皇帝是比較悲催的一個皇帝。無論是正史還是野史上,嘉慶帝都沒有與昏庸、貪婪、暴虐之類的詞扯上關係,甚至是風流韻事也都跟他不沾邊兒。從這可以看出來,嘉慶皇帝應該是個好人,他死後,人們不應該再這樣惡意中傷他。但是,嘉慶皇帝偏偏就是命運多舛,一生遭遇了很多的事情。
現在我們來看,嘉慶時期的清朝國力已經在走向衰敗,包括人們的思想、政治環境。根據當時人們說的嘉慶皇帝死因的種種傳聞,都證明了人們對嘉慶皇帝的統治權威是一種蔑視的態度,已經對清朝統治有了思想上的動搖,不覺得君權神聖不可侵犯了,所以才會有這種情況出現。甚至有人說嘉慶是被雷擊而死的,成為唯一一個被老百姓稱作是被雷劈死的皇帝。麵對這種稍稍顯得有點惡毒的說法,我們可以力透紙背地看到老百姓對清朝的不滿,認為這是對他的懲罰,是對一個沒落王朝的警示。所以,才導致關於嘉慶皇帝的身後事的很多紛爭。
曆史就像天上的雲,不管是風和日麗還是電閃雷鳴,它總是以不同的形態存在著,它影響著人們的情緒,也勾連著人們的遐想……嘉慶皇帝的死因之所以成為謎團,讓後世輾轉反側、難求正解,還是因為他的那個時代以及他曾經承載的使命。嘉慶皇帝死因無論是迷惑還是清晰,最終隻不過是應了羅貫中老先生的那句詩:“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