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來到雍正帝的跟前,眾人一看,長得真是如花似玉。因為她圍著絲巾,雍正想看到她摘下圍巾的樣子,於是他便下令讓女子摘下絲巾。結果,女子跪下說“小女子不敢”,後來,在雍正皇帝的要求下,女子終於摘下了絲巾。之後,眾人都給驚到了。原來這女子的頭上沒有一絲的頭發!然而,盡管這樣,她的美貌依然打動了雍正,雍正就把她帶回皇宮。經過禦醫近一年的調理,這個美麗女子長出了一頭烏黑的秀發。雍正對她非常的喜愛,就把她留在宮中,封為妃。
有人會說,這故事與“鳳凰台”沒有關係啊。其實,泰東陵八旗營房在清代的時候叫新八旗。之所以叫新八旗這個名稱,是相對於雍正的泰陵而言的。雍正的泰陵叫大八旗,而泰東陵八旗營房是新建的,故叫新八旗。後來,民國年間建村製的時候,人們要給新八旗重新起個名字。這個時候,人們就想起了這一段傳說,又因為是泰東陵的八旗營房,而泰東陵埋葬的是乾隆皇帝的生母、雍正的皇後,真正的人中龍鳳。所以,就把新八旗營房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鳳凰台,一直沿用到現在。
慕東陵名字的由來
孝東陵的建立為清王朝建立皇後陵開了先例,為以後的皇後陵樹立了模式。在孝東陵內,不僅葬有孝惠章皇後,還附葬了28位妃嬪,因而形成了皇後陵兼妃園寢的格局。但是,孝東陵畢竟是第一座皇後陵,不可能十全十美,仍存在著某些方麵的缺欠和不足。而泰東陵自成體係,隻埋葬了一位皇後,而且規製很高。不過,這是因為墓主人是乾隆皇帝的母親,可以說鈕鈷祿氏沾了兒子的光。
其實在清西陵,除了泰東陵外,還有一個後妃合葬的陵寢,也是清西陵境內唯一一處後妃合葬的陵寢——慕東陵。那麼,慕東陵裏麵埋葬的都是誰呢?它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慕東陵裏麵埋葬著道光皇帝的一個皇後和16位妃子,是一座後妃合葬墓群。然而,最初的時候,它隻是道光皇帝的妃園寢,後來經曆了一次改製的過程:僅從外觀上講,它由原來的妃園寢變成皇後陵,由比較低等級的綠瓦改成了現在最高規格的黃瓦。之所以會改製,是因為孝靜皇後在道光年間隻是一個妃子,鹹豐皇帝即位後,才給她加封的皇後。而這處妃園寢是道光皇帝生前就選定的,而這個位置就是孝靜皇後的位置,後來,因為身份變成了皇後,道光帝生前又沒有給她預留分位,又不能單獨給她修建陵寢。所以,鹹豐皇帝這才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把這座園寢的寶頂用黃牆圍起來,外邊圍著16個妃子,形成現在的後妃合葬的形式。
知識鏈接
在皇後陵中,還有一個建築,叫作石五供,是一個象征性的祭台。這個建築物隻在皇後陵中有,妃園寢是沒有這個建築的。石五供上麵有頂、花瓶和蠟扡等物,上麵的子時是象征著火焰長明的意思;寶相花則集中了萬花的優點,同時是佛教文化的體現;在下方部分雕刻的是佛八寶、道八寶,以及各種吉祥圖案。其中,輪螺傘蓋、花罐魚腸是佛八寶的器物,上麵還有鐵拐李、何仙姑、呂洞賓等仙人所用的器物,都代表著道八仙。
那麼,為什麼這個墓叫慕東陵呢?這要從清朝的這個陵寢規製說起。清朝的陵寢製度規定,帝陵名稱的第一個字作為皇後陵名稱的第一個字,而第二個字就看陵墓的位置是在皇帝陵的左邊還是右邊,在左邊的稱為東陵,在右邊的稱為西陵。比如說,清西陵一共有三個皇後陵,分別是雍正泰陵中的泰東陵、嘉慶昌陵中的昌西陵和道光慕陵中的慕東陵。慕東陵裏麵埋葬了道光皇帝的孝靜皇後,而皇後陵的位置在慕陵的東邊,所以它就叫慕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