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科學營養(3)(3 / 3)

3.吃剩飯易引起食物中毒。剩飯菜在冰箱中較長時間存放,被沙門菌、嗜鹽菌、致病性大腸杆菌等常見致病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等汙染。如從冰箱中取出後直接食用,或食用前未充分加熱,則可導致食物中毒,患者有發熱、惡心嘔吐、腹瀉症狀,嚴重者可脫水、酸中毒或休克。

4.剩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會隨存放日期逐漸增加,而亞硝酸鹽為強致癌物,經常食用剩飯剩菜,會增加患胃癌、食管癌、肝癌等消化係統腫瘤的危險性。

5.剩飯菜經反複加熱或用開水反複衝泡後,維生素C、B族維生素等水溶性維生素幾乎消失殆盡,大部分礦物質也隨之流失,如經常食用此類食品,極易體質下降、發生營養不良性疾病。

6.老人、幼兒或病患者,特別是腸胃病人,吃剩飯猶如雪上加霜,對身體有害無益。

7.剩飯菜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色香味無法保持原有水平,再加上高溫回鍋,就可能麵目全非,成了一堆軟爛暗淡、口味欠佳的大雜燴,常吃這樣的飯菜會使人食欲下降,失掉飲食的樂趣。

如何才能盡可能地不剩飯菜,如何處理剩飯菜?

1.飯菜最好是當日采買,這樣看似麻煩,但可以保證原料的新鮮,烹煮出來口味也好,容易一次吃光。

2.在做飯時,應預先對家人飲食的習慣和食量有較清楚的了解,烹飪時心中有數,量米下鍋。

3.剩餘的飯菜下一次盡量吃完,早剩午吃,午剩晚吃,盡量將時間縮短在5至6小時以內。如若不能,則應忍痛割愛,將其棄之。

4.吃剩飯前要徹底加熱,一般在100攝氏度下加熱到30分鍾。

5.米飯宜現做現吃,再次食用時,宜加水用高壓鍋煮成糊狀。

6.凡消化功能減退的老人、幼兒或體弱多病者以及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最好不吃或少吃變冷後重新加熱的米飯。

7.在外用餐時,盡量選擇計份分餐製飯店。

8.在飯店酒樓用餐時,既不要拘於情麵過量點菜,也不要被服務員的熱情感染而忽視了自己真正的食量,更不可虛榮擺譜,故意剩菜剩飯。

不要吃過熱的食物

吃過熱的食物都有哪些危害?給熱食快速除溫都有哪些好方法?飲食的溫度應該如何控製?

人體正常的體溫在37℃左右,在該溫度下代謝活動處於最佳狀態。一般認為食宜暖不宜涼。但是飲食溫度也不能過熱,不要吃過熱的食物。人體在37℃左右的情況下,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進食溫度在10℃~40℃左右時最適宜,一般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當感到很熱時,溫度多在70℃左右。

吃熱食的危害

1.輕者會傷及口腔黏膜,重者可能會得上食道癌。

2.不易消化和吸收。

3.引起飲食單一。這是因為溫熱刺激往往掩蓋了味覺的充分檢驗,常常難以細細品位各種食物的美味,長期以來就會感覺什麼食物都是一個味,所以也就降低了吃更多食物的欲望,就會形成飲食單一的壞習慣。

給熱食快速除溫的方法

1.如果因上班、上學,有事急於吃完飯,可以將熱飯分開盛,每一個碗裏少盛一些。

2.或者把碗改成盤,擴大飯與空氣的接觸麵積。

3.可以把盛飯的碗放在另一個更大的盛有涼開水的容器裏,但要注意碗放進去後容器裏的水不要沒過碗的最上邊沒,這些都可以起到快速降溫的作用。

飲食的溫度應該如何控製?

飲食的溫度具體應如何控製,可參考以下建議:

1.飲水、飲食的溫度最好控製在10℃~40℃。

2.平時漱口的最佳溫度是35℃~38℃,對口腔、牙齒刺激最小。

3.湯在50℃左右時喝較好。比如:“清燉羊肉”、“牛肉燉蘿卜”等類湯,因含脂類較多,所以熱食膻香無比,若冷卻後,脂類在常溫下形成固體掛在原料上或凝結於湯汁中,就沒有吃的食欲了,更品不出菜肴的風味了。

4.熱菜應在40~60℃之間食用較為理想。其原因是菜肴在這個溫度範圍內,分子比較活躍、香味撲鼻、食用起來上口,且這個溫度也不燙嘴。

不要吃太多的冰冷食物

吃太多的冰冷食物,輕者會造成腸胃失調,重者會導致腸胃提前老化。哪些晚年腸胃不好的人,大多因為年輕時不太注意愛惜自己的腸胃。因為冷食會影響消化、易引起咳嗽、頭痛等不適症狀。

一些冷食的食用方法和食用溫度須知

1.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奶,不要立即喝,而應該等一會再喝。

2.從冰箱裏拿出來的冷藏的熟食,可以加加熱再吃,一方麵是消毒,另一方麵也可以避免吃冰冷的食物。

3.對於一些涼菜,比如:“皮凍”、“水晶肘子”等可能確實不適應加熱,如果加熱的話可能會形變質變,菜肴的質量與風味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所以最好在常溫下食用。

4.夏天喝涼開水也不要太涼,而應以12℃~17℃時飲用最好。

5.汽水在5℃時最好喝。

6.喝啤酒的溫度,春秋為10℃,夏天為5℃~6℃,冬天以10℃~15℃飲用最好。

7.如果吃甜食的話最好是37℃,因為這個值是讓人感覺最甜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