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拉德出生於1923年7月,是美國偉大的短跑運動員歐文斯的同鄉。迪拉德從8歲時就開始練習跨欄訓練,1936年,當迪拉德聽說歐文斯在柏林奧運會上一人獲得4枚金牌後,內心像翻滾的江水般激動不已。歐文斯載譽而歸,在他的老家舉行了盛大的遊行慶典活動,當時,隻有13歲的迪拉德站在人群中,不住地為自己的偶像鼓掌。從那時起,迪拉德心中便樹立了一個目標:跨越歐文斯。
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迪拉德在每個跨欄上,都畫上“O”的符號,用來時刻提醒自己。沒有人知道這一符號的深刻含義,直到後來,迪拉德參加國內一場田徑賽,獲得了勝利,回到訓練場,他抱起一個跨欄,在“O”的符號上親吻了一下,不停地喊著,歐文斯,歐文斯。這時,身邊的人才知道“O”的符號指的是歐文斯。
有一天,迪拉德正在訓練場上,突然一個中年人走了過來,低頭看看跨欄上那個“O”的符號。迪拉德又驚又喜,原來此人就是歐文斯。此時的歐文斯已經結束了業餘運動生涯,在一家汽車公司當職員。
“聽說你一直想跨越我?”歐文斯衝他一笑。
迪拉德紅著臉說,“不,不要誤會,這個符號與您無關。”
迪拉德之所以不敢承認,因為將人的名字隨意刻在跨欄上是一種不敬。但是歐文斯不在乎,他微笑著說,“沒什麼,隻要能幫助你,把我的名字全寫上去也可以。”迪拉德沒想到歐文斯如此豁達,他不好意思地說,“謝謝,這樣我已經滿足了。”
接下來,歐文斯和迪拉德交流了自己的短跑心得,這些寶貴的經驗無疑是非常珍貴的。聽到後來,迪拉德沒有了信心,他猶豫著說,“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我能跨越您嗎?”
歐文斯拍拍自己身上的工作裝,說,“你瞧,我不過是一個企業小員工,一點都不偉大。”歐文斯知道迪拉德熱愛跨欄運動,自己的短跑經驗肯定有助於他速度的提高,但是,他也希望,迪拉德能嚐試一下男子100米跑,因為這項運動才是最刺激的。也許人各有自己的偏愛吧,迪拉德由於自幼便喜愛跨欄,所以對男子100米跑並沒有多大胃口,但是,他也答應歐文斯,以後有機會一定嚐試一下。
歐文斯的到來給了迪拉德莫大的鼓舞,尤其在琢磨了歐文斯的發力技巧之後,他的跑動更快了跨欄成績也在逐漸提升。在1947年5月到1948年6月這一年多的時間內,迪拉德連續贏得80多場勝利,在跨欄界一騎絕塵,無人匹敵。
1948年倫敦奧運會之前,迪拉德放棄了男子110米欄的選拔賽,而選擇了男子100米跑。我查過一些資料,當時有很多傳聞,說迪拉德的狀態跌入了低穀,然而,從迪拉德後來的一些活動演說中不難看出,他是在男子110米欄中有了寂寞感,想接受一個新的挑戰,同時也是為了對歐文斯的承諾。果然,在倫敦,迪拉德力克埃維爾、拉比茨等世界短跑強手,獲得了男子100米跑冠軍。到了1952年奧運會,迪拉德才重新回到男子110米欄的比賽中,並毫無懸念地奪冠。
眼中無的,箭會失去方向;心中有標,腳下才會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