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跨越人生的高坡(1 / 1)

20世紀初,他出生於“長跑之鄉”芬蘭,從小就喜愛跑動。七歲時,他曾追逐一隻飛鳥,而跌落池塘。十三歲時,他因家庭貧困,去給人當搬運工。十五歲時,他為了訓練費用,當過傳遞員。

無論在什麼環境下,他始終堅持業餘訓練。後來,他常常參加國內的一些賽事,漸漸地,在芬蘭體育界露出頭角。1920年,他代表芬蘭隊參加了在比利時舉辦的第七屆奧運會,並一舉奪得了男子10000米和個人越野賽兩枚金牌。

盡管他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是,回到芬蘭,在慶祝會上,隊友科勒赫邁寧卻淡淡地望著他。當他端著杯子走向科勒赫邁寧時,科勒赫邁寧推開他的手,說,“現在還不到喝慶功酒的時候,因為你是一個失敗者。”

仿佛一盆冷水澆下來,頓時,他滿臉的喜悅一掃而光。“你是說約瑟夫嗎?”他問。

“是的。”科勒赫邁寧說。

他看看周圍隊友投來的目光,滿臉通紅。

“你……你太讓我沒臉麵了。”他低聲說。

“我就是讓你不能逃避失敗。”科勒赫邁寧說著,向周圍的人說,“你們為什麼要給他慶祝,他雖然取得了兩場勝利,但是勝利並不能掩飾他的不足,他敗在了一個曾經受過傷的退伍兵腳下,這不但是他個人的恥辱,也是全芬蘭的恥辱。”

科勒赫邁寧是世界長跑名將,也是奧運會冠軍。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科勒赫邁寧親眼目睹了他和約瑟夫的較量,那是男子5000米跑的賽場上,來自法國的退伍兵約瑟夫和他一同站在起跑線上。在整個比賽中,他一直處在領先地位,甚至認為金牌已經成為自己的囊中之物了,但是就在距離終點隻有200米時,約瑟夫突然衝了上來,並且很快超越了他,以幾秒的優勢,奪得了冠軍。

“你取得了兩場勝利,登上了兩座高坡,但是,不要忘了,失敗也是一座高坡,它會阻礙你繼續走下去。”科勒赫邁寧盯著他說。

他低下了頭。

的確,一想起這場失敗,他就無法快樂起來,因為他一直認為,隻有自己,才是5000米金牌的主人。

科勒赫邁寧的話像一記重錘,砸在他的頭上。之後,他在訓練中不再旁若無人地蠻力奔跑,而是科學地分配著體力,他要的不是幾圈的速度,而是整體的速度。從一開始的拉鋸跑,到中間的加速跑,再到最後的衝刺,他計算著每跑一圈的時間,感覺著體力消耗的變化。在1924年第八屆巴黎奧運會上,他終以完美的體力分配,一人連奪男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3000米障礙和團體5枚金牌,創造了奧運史上一個難以企及的神話。

他就是20世紀世界最佳運動員、芬蘭體育界的靈魂:帕沃·魯米。

人生最高的坡,不是對手,也不是自己,而是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