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人生就像彈鋼琴(1 / 1)

那年,隻有六歲的海頓,帶著對音樂的夢想隻身來到維也納。他走了一個劇團,又一個劇團,卻沒有人肯收留他。

八歲那年,一家兒童合唱團要為王子保爾演出,恰好演出這天,團裏一名兒童患了重病。團長在路邊等待迎接王子時,內心焦急萬分。就在這時,海頓流浪了過來。團長有了主意,他讓海頓代替那名兒童,並告訴海頓,合唱時隻能張嘴巴,不要出聲。

但是,團長沒有想到,在接下來為保爾王子的演出中,海頓的聲音最為洪亮。保爾王子是個喜歡音樂的人,他走近團隊,側耳聽著。合唱完,他拍拍海頓說,這孩子很有歌唱天賦。保爾並不知道,合唱前,海頓隻聽了兩遍,團長卻驚呆了,之後便把海頓留了下來。

當時的奧地利,貧困家庭的孩子大多給貴族當奴役,所以即使海頓有著歌唱天賦,在合唱團也不被尊重。海頓16歲那年,不幸練啞了嗓子。一個歌者,失去了嗓子,等於失去了歌唱生涯。團長認為海頓已經毫無利用價值,就把他趕了出來。

海頓再次流浪街頭,為了生存,他曾在街頭給人擦皮鞋,曾被人像狗一樣拴著看門。生活的磨難,使身體本就虛弱的海頓病倒了,幸虧一位歌唱家對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海頓雖然暫時有了棲身之所,卻對生活產生了絕望之心,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歌唱家說,你失去了嗓子,卻沒有失去雙手,你不能唱歌,卻可以作曲,你完全可以用音樂來演繹自己的人生。說著,歌唱家走到鋼琴前,重重地按了下去,轟地一聲巨響,震動了海頓的心。從此,他走進了藝術大門,在音樂的殿堂裏徜徉著。

1761年,29歲的海頓被保爾王子任命為宮廷副樂長,雖然在宮廷裏,海頓過著音樂仆役的生活,一直到1790年,才獲得自由,但是,他不悲觀,因為他有音樂相伴。海頓一生之中,創作了104部交響曲,71部弦樂四重奏,180部三重奏,50部鋼琴曲,14部歌劇。他在四重奏和交響曲方麵的探索和開拓,對莫紮特和貝多芬的影響非常大,被稱為音樂史上的“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通常,我們害怕困難,逃避困難,屈服於困難。其實,人就像鋼琴一樣,隻有在壓力下,才會彈奏出美麗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