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世界觀!難道我夏臨渝腦子裏裝的是資產階級世界觀?我這資產階級世界觀是從哪裏來的呢?

夏臨渝仰靠著行李卷思想翻騰,多少往事一股腦兒湧上心頭:

小臨渝六歲上小學一年級,能夠把姐姐的三、四年級書背誦得溜溜熟,然而十二歲才正式念二年級,為什麼呢?因為交不起學費,念一、二年級竟然用去六年時間!

小臨渝的父親沒有職業,家裏靠什麼“揭鍋”?十四歲的姐姐每天拿把小笤帚去掃“土糧”。在糧集上,人們用鬥量米,有時掉落在地上一些米粒兒,她就從後邊鑽進拿鬥人的襠下掃起來;在大馬車停留的地方,有時喂馬撒落一些“馬料”,她就哆哆嗦嗦地走過去,趕快把地上的“馬料”掃起來。這些“土糧”,回家借個簸箕簸一簸,借個手推的小磨子磨一磨,熬成粥一家人喝。

小臨渝十歲帶著弟弟到菜園子去撿菜葉,到大地去挖野菜“小根蒜”和“馬蓮菜”什麼的,回來改善一家人的生活。

小臨渝十一歲時,從小朋友那兒得到幾個小泥人,從城牆根兒挖來一些黃泥,按在幾個小泥人上做成模子,再用這幾個模子扣出一批小泥人到街上去賣;還用黃泥捏成小雀,尾巴上插上一對彩紙做的小風車,用線繩吊起來並安個把,便成了一種精巧的玩具拿到街上去賣。這些小玩藝兒,也給一家人帶來一筆小收入。

小臨渝十二歲時,國民黨軍隊正在垂死掙紮,到處修築炮樓,需要大批勞工,家家戶戶誰也躲不過。有錢人家雇人代工,於是,小臨渝就賣小工,每天在大兵的皮鞭下背磚……

解放了。國家建設需要人,父親當了鐵路工人,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小臨渝從二年級開始,一步一個台階地念小學、中學和大學。

那是五十年代初的一個兒童節,《人民日報》發表了卉放的詩《接班人》,塑造了“接班人”的形象。這首詩,深深地打動了少年臨渝,盡管詩中深刻的寓意不能為少年所理解,但這顆小小的心靈卻堅定了一個信念:努力讀書,做毛澤東締造的新中國的接班人!

青年夏臨渝十八歲時,第一次提出入黨申請,參加了中學的黨課學習。從那時起,用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像共產黨員那樣加強黨性鍛煉,吃苦在前,決心使自己成為一個“特殊材料製成的人”。

青年夏臨渝十九歲時,毛主席黨中央發出“向科學技術進軍”的偉大號召。這號召,像一麵鮮豔的戰旗,指引、鼓舞著夏臨渝前進,他積極參加科學普及活動,努力學習科學知識,一步一步地在崎嶇的道路上攀登,向著光輝的頂峰!

青年夏臨渝二十歲時,聽說有人反對把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的共產黨,要推翻給他帶來幸福生活的社會主義,他便以社會主義好為主題編導了一部戲,在中學文藝晚會上演出,受到青年人的歡迎。

學生的旅途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一九五八年的夏天,夏臨渝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但是,沒有旅費、學費和行裝。他在礦山機械廠整整幹了一個暑假臨時工,用那幾個工錢做了一套學生裝,買了一雙膠鞋,買了一張進北京的慢車半票,最後隻剩下兩角錢。他衣袋裏裝著這僅有的兩角錢進北京……

在大學的六年裏,夏臨渝沒有錢買丁字尺和繪圖儀器,沒有添過一件新衣服。營養不良,在五年級的時候,他患了肝炎,醫生和護士、老師和同學都勸他休學,但他硬是堅持一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看看同年級的學生,和他一起入校的三千三百人,和他一起畢業的隻剩下二千二百人,六年寒窗堅持下來何等不易!

二十八個春秋,未吃過一塊糖一隻果,艱苦的生活難道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溫床?

臨近大學畢業時,學校組織早年畢業生回校介紹經驗。有一位校友,從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係畢業後到國防科委工作,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為解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雷達抗幹擾問題作出了貢獻。這一事跡,使將要畢業的夏臨渝受到教育和鼓舞。夏臨渝聯想到,一些發達國家的科技與工業的迅速發展,多與軍事裝備的需求有密切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兩國科技與工業發展的“催生劑”,也是蘇、美兩國科技與工業發展的“助產婆”,因此,決心立誌為新中國的國防科學技術發展和國防建設事業做出貢獻。當時,畢業生填表時可以填寫五個誌願。在他的誌願表格裏,第一欄填的是國防科委的單位,第二欄填的又是國防科委的單位,第三欄填的還是與國防緊密相連的單位——五機部。專業教研室黨支部書記杜玲關切地告訴他:“北京市要十名本專業畢業生,如果你願意去,你的對象在北京,是可以照顧的。”然而,他毅然選擇了國防科委!幸運的是,經國防科委審查,夏臨渝作為一位合格人才走上了實現宏圖大誌之路!

這一切,難道說就是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根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