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專家指出,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如此玩命工作就是在透支生命。但一些中青年人,似乎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用張小姐的話說就是“年輕時拿命換錢,歲數大後拿錢換命”。
據了解,目前上海70%到75%的人都處在亞健康狀態,其主要表現是健康透支。專家指出,亞健康其實就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十字路口,如不注意保養的話可能會滑向過勞死甚至猝死。
新上班族如何做好自己的保險
現在很多學生畢業後都喜歡留在自己上學的城市,這樣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成為所謂外麵創業的“第一代人”。這類上班族的特點就是工作時間不長,學曆比較高,工作能力強,比較紮實,能吃苦耐勞,一般能成為單位的骨幹或者培養的重點對象,收入也還可以。一個人在外地,經濟上全靠自己打拚,還要盡贍養父母的義務,更要為未來結婚、子女教育作準備。現在可能有自己的宿舍或者租房,單身或者有朋友未成家,那麼這樣的朋友怎樣來做好自己的保險呢?
我想這應該是現在很多白領階層普遍麵臨的一個問題吧。假設你每月收入為4000元左右,住單位宿舍,除去所有的開支外還能剩下2500元左右,兩三年的工作也有了兩三萬元的存款,那麼你想買什麼樣的保險來保障你個人和家庭沒有後顧之憂呢?
一般企業為員工購買的隻是最基本的社會保險,對於新上班族來說,自行購買一些商業保險是增加人生安全係數的重要途徑。
(1)選擇險種要分清輕重緩急
就保險而言,沒有最完美的方案,隻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剛步入社會的新上班族在險種選擇上要分清輕重緩急。首先,這些朋友剛開始工作,經濟收入有限,不能因為繳納保費而給自己帶來太大的經濟壓力。另外,從贍養父母、成家立業等方麵考慮,對其潛在風險也必須加以防範。所以首先要考慮為自己購買較為便宜的意外險和定期壽險,一旦自己患上疾病或發生意外,不會使家人失去經濟保障。在購買意外險和定期壽險的同時,你可考慮附加住院補貼,購買一定的社會保險,可以享受醫療保險待遇,住院補貼保險可與社會醫療保險形成互補,從而彌補因住院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在擁有意外和醫療保障後,你可考慮將每月結餘中的一部分用來購買集保障和投資於一身、具有分紅能力的保險,為今後的資金應急做一些準備。比如像很多保險公司都有的“健康天使”、“重大疾病”之類的通過每年交三四千元保費,連續交20年,最後返還本金的返還型健康險。筆者認為,這類保險,是犧牲一些“利息”來獲取一個保障,比較適合“奔奔族”的青年朋友。至於關於養老方麵的保險可以暫緩,等以後收入提高、經濟條件逐漸寬裕後,再考慮購買。
(2)選擇保險公司要看其實力
保險合同生效後具有法律效力,保險公司必須按合同規定兌現保險利益。從這點看,各保險公司之間沒有太大的區別。當前市場上的保險公司很多,各家保險公司為了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都在服務、理賠等方麵盡量保證自己的特色,客戶對保險公司的選擇也要求其服務要專業、到位、細致;理賠要迅速、盡心盡力、不打“擦邊球”。你在考慮這兩方麵的同時,還要注意分析保險公司的背景和實力,關注其盈利狀況及發展前景。特別是你的事業剛剛起步,需要全心投入,無暇顧及市場上名目繁多的理財產品。一般情況下,如果選擇具有儲蓄和投資性質的分紅險及養老險,可以將合資保險公司作為購買首選。遵照我國加入WTO時的承諾,保險業2005年年底開始對外資全麵開放。合資保險公司有望借助境外母公司的成熟經驗及良好的資金運作實力,為投保客戶提供更豐厚的回報。
(3)選擇繳費期限應以長期為宜
涉及可以按年份期限繳費的險種,建議大家以選擇長期繳費的方式為宜。因為剛參加工作的“奔奔族”大多經濟實力還不強,擁有同樣的保障,期限越長,每年繳納的保費相對越少,經濟壓力也越小,比較容易承擔。按照我們所說的,如果一個朋友每月有近2500元的節餘,手裏有近2萬元的銀行存款,若選擇期限較短的分期繳費方式,由於繳費壓力較大,不符合購買保險的初衷。所以,如果購買分期繳費的保險產品,選擇20年及以上的繳費方式較為適宜。
工薪一族月薪2000元的理財計劃
現在有很多的大學生都是在畢業以後選擇留在自己上學的城市,一來對城市有了感情,二來也希望能在大的城市有所發展,而現在很多大城市勞動力過剩,大學生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又有較高收入的職位已經變得非常難,很多剛畢業的朋友的月收入都可能徘徊在20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你是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來核算一下,如何利用手中的有限資金來進行理財。
如果你是單身一人,月收入在2000人民幣,又沒有其他的獎金分紅等收入,那年收入就固定在24000元左右。如何來支配這些錢呢?
生活費占收入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