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說,你最好先為未來投資,然後再為付清按揭而努力。大多數的理財師認為這樣做才是明智的選擇。
應對辦法:計算出你的養老金、儲蓄、投資等在今天的總價值,然後想一想,5年後,它們的價值又是多少。
(3)不要把希望都寄托在國家規定繳納的養老保險上。
國家規定繳納的養老保險,大部分由你的公司支付,你自己隻需要繳納很少的一部分,對你來說養老保險花費最小,而回報最大。但那並不足夠。養老保險隻能為你退休後的生活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除此之外,你還是得為自己存下一筆養老金,讓自己將來的生活更舒適。
應對辦法:向保險公司谘詢,給自己挑選一項好的養老投資。
(4)不要一說起錢,就往後躲。
好的,來舉手,誰認為養老金和投資的事情很容易理解?大概我們中沒有一個人會這麼想。很多女性都發現理財的事情不是一般的無聊,她們中的一員告訴我們:
“我隻把錢當做取得結果的手段。我沒興趣存錢或是投資。我發現存錢或是讓其升值都是很費力氣的事情。我知道我應該更積極、對自己的人生更有規劃,但我總是無法克製自己的欲望而衝動購物。”我們千萬不能被理財和投資的事情搞得畏首畏尾。停止所謂的安全考慮,不要過於擔心投資風險太大而隻選擇儲蓄,要知道風險和回報並存。
對財務一竅不通的代價是很大的。舉個例子說,如果你不了解15年和20年按揭還款的區別,那麼你就可能為此白白損失70000英鎊。不了解如何促進投資回報率會令你損失成百上千的英鎊。
我們可能會被市場上數不勝數的理財產品衝昏頭腦,無法選擇。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小秘密——那就是所有的理財產品大體上是一樣的。但不管你買的是哪一類,總歸屬於下麵4個類型中的一個:
存款:將錢投資到銀行。收取利息。
債券:將錢借給政府或金融機構,收取固定利率的回報。
股票:將錢以股票形式投資到企業中,以期升值。
房產:買民用或商用住房,期待轉手獲利。
多看一些財經新聞,多了解一些財經信息,選擇一種最適合你的投資方式,越早學會投資,你的收益越大。
應對辦法:和一個了解理財知識的人坐下來聊聊,讓他給你解釋一下你原來不懂的理財知識。不恥下問可不丟人。
(5)不要被風險打敗。
“風險”和“安全”對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理解,見仁見智,但你要知道它們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你對理財了解得越多,你就越能夠承擔風險。
許多女性對理財的“風險”是這麼評價的:
“股票變量太大,我實在把握不了。”
“把錢都放在銀行的儲蓄賬戶裏最安全。”
“我最喜歡投資房產,至少這些是摸得到的。”
“我討厭看到自己的錢貶值。”
對你而言,最重要的是承擔起你能夠承擔並且樂於承擔的風險,而最糟糕的莫過於畏首畏尾一點險都不敢冒。不要覺得把錢放在保險箱裏就安全了,如果發生通貨膨脹,錢一樣是會貶值的。
一般說來,在較長時間段投資風險較高的產品,回報率也高。你投資的時間越長,要承擔的風險也越多。如果你的錢在短期內還要使用,那選擇儲蓄比較好。而如果你有一筆閑置的錢,在未來5到10年都暫時用不到,則可以考慮投資股票。但前麵也說過,股票市場風雲變幻,還是谘詢專業人士的意見進行買賣比較好。
你可以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風險。這就意味著可以將投資的領域和種類擴大,可以考慮不同類型的投資項目——基金、債券、股票、房產。這樣一來,你的損失就會降到最低。
應對辦法:計算一下你的投資總額如何在4個類型中進行分配:存款、債券、股票、房產。
個人生命保障很重要——多參加健身運動、購買人身保險
“過勞死”逼近20多歲
記者在走訪了上海幾家醫院之後發現,每年例行的體檢報告顯示,上海人中老年疾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小,高脂肪、高血壓等發病年齡已經下降到20多歲。由於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太大,越來越多的上海人20多歲就出現心肌梗塞這樣的老年病。
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張小姐可以算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了。她告訴記者,春節前自己曾經連續1個月出差在外,每天加班到清晨兩點。除夕前一天的晚上熬了一個通宵,年三十中午到北京後,繼續回公司工作。“那段時間,隻要我一閉眼,滿腦子就是EXCEL表格。家人和朋友都擔心我快要崩潰了。”“不過,加班並不總是痛苦的”,張小姐說她如此拚命是因為喜歡審計這個工作。“我能從分析數字中找到工作的樂趣和成就感。何況每個項目都要麵對很多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很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