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高薪水比不上會理財:別讓沒錢成為你的理財借口(2)(1 / 3)

省,顧名思義就是要節省、節約,在每月固定存款和基本生活消費之外盡量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把節餘下來的錢用於存款或者用於投資(或保險)。看到這裏,很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族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這一條難以執行,並把“省”跟“摳”、“小氣”等貶義行為劃等號,實際上這種認識也是有偏差的,打個比方,像前麵舉例中的老王,他每月在抽煙上要花費400元,這是一筆完全不必要的消費,既對身體有害,又影響個人生活質量,是可以戒除的,這裏就可以把這筆費用節省下來,一年能節省4800元,足可以給自己買一個10萬元的返還型健康險了!

投,在刨除每月固定存款和固定消費之後的那部分資金可以用於投資。比如:再存款、買保險、買股票(或其他金融產品)、教育進修等。所以,這裏我們說的投資不僅僅是普通的資金投入,而是三種投入方式的總稱:一般性投資、教育投入、保險投入。

一般性投資建議:因為短期內不存在結婚或者其他大的資金花費,所以可以多提高投資理財的能力,積累這方麵的經驗。可將每月可用資本(刨去固定存款和基本生活消費)的60%投資於風險大、長期報酬較高的股票、股票型基金或外彙、期貨等金融品種;30%選擇定期儲蓄、債券或債券型基金等較安全的投資工具;10%以活期儲蓄的形式保證其流動性,以備不時之需。

上麵是普通情況下我們對你提出的建議,當然你也可以根據個人實際經濟狀況以及個人性格等方麵的因素,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教育投入和保險投入,或者作相應的組合。

做好今天,女人的未來才有保障

把明天的事放到明天,在今天及時享樂的想法估計許多人都會有。但是,時間的流逝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快很多,你的將來是可預知的,如果不從今天做好準備,那麼你的未來注定會是淒涼的結局。下麵是5個幫助你計劃未來的頂級策略。

(1)不要屈服於彼得·潘綜合征。

如果你相信我們可以不受年齡的影響,夢想著有一天彼得·潘會飛到你的窗前,帶你去一個奇妙的世界,那裏每個人都不會長大,不必為養老金犯愁,那你就未免太天真了。

盡管如此,患有這種彼得·潘綜合征的女性並不是少數。她們的目光隻放在現在,而不是將來。

她們的身體是成年人的,但是經濟思想卻還停留在小女孩的水平。她們追求的是包有糖衣的短期目標,聽到有人討論未來,就會用手堵上自己的耳朵,或是像下麵這位女孩一樣,什麼事情都交給父親處理。

“當聽到有人談論理財什麼的,我就頭大。我的父親已經70多歲了,他會經常給我解釋理財的事情。但是我自己真的處理不了,所以父親隻能為我代勞,他給我買了養老金,做了投資,我對此一無所知。”

擁有這種心理的女性多半是因為兒童時期被照顧得太好,因此缺乏直麵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但是奇怪的是,對一些女性朋友來說,這種情況僅限於理財方麵。她們在其他領域都做得很好,然而一旦涉及金錢,她們就會無助得像個孩子。

那麼如何來判斷你在理財方麵是否是不成熟的彼得·潘呢?回答以下這些問題,你就可以找到答案。你是否會:

自己製訂出來年的儲蓄計劃,可到時並不照辦。

拒絕為明天發愁,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工資還會增加。

發現自己從現在開始為未來存錢為時已晚。

你認為你現在應該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

你相信好運遲早會降臨。

人生苦短,當然要及時行樂了。

你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你始終堅信世外桃源是真實存在的。

如果以上陳述,有3個以上符合你的心境,那麼就意味著你可能生活在經濟世界的世外桃源中。是時候來改變這種狀況了,你現在應該做一些事情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空想上。

應對辦法:主動存錢。每個月少買一件你生活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如衣服、包包等。從現在起每個月固定存下固定數額的錢。每個月發工資後先扣出這筆錢存入銀行。

(2)避免由安全綜合征所產生的錯覺。

也許你正是少數的那幾個沒有債務的幸運兒,以你的薪水還房貸並不吃力,而且還有一點小積蓄,你很容易會對自己的經濟安全產生一定的錯覺。

但是,如果你不工作了,你會用什麼來維持生計?即便你有別的收入,你確定它足夠維持你的生活嗎?

還清房屋的按揭貸款似乎是很多人長期的理財目標。甚至BBC有一文件電視節目就叫做“兩年還清你的按揭貸款”,似乎是教你通過控製寵物貓的晚餐來存錢,當然,這有些荒唐。早日還清按揭貸款總是好的。但是你不能以犧牲老年生活為代價。因為如果你將所有的精力和存款全部投入到還房貸中,直到50歲才開始考慮為退休後的生活存錢,那麼你的代價就相當昂貴了。你已經錯過了由複利所帶來的資產神奇增長的機會。而且可供你選擇的投資機會也少了很多,因為你已經沒有太長的時間供它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