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線索調查
當我們無法知道總體的概率時,可以從總體中少數成員入手,對他們進行調查,再向他們詢問哪些人符合條件或通過其他知情人提供線索,擴大調查範圍,如同滾雪球一般,範圍不斷擴大。
二、問卷調查
1.問卷的一般結構
受試者對問卷本身的態度,是否對結果喜歡影響很大,所以在問卷的順序安排上是否合理,難易程度是否妥當,以及形式安排都會對被調查者產生不同的影響。
(1)問卷的順序
①時間順序,以有利於調查的實施為先決條件,不論由近及遠還是由遠及近,應依次排列,以免被調查者的記憶受幹擾。
②內容順序,一般的概述在前,特殊或專門問題放後,易答問題在前,不易答問題放後,熟悉問題在前,生疏問題在後。性質相同的問題盡量放在一起。
③類別順序。基本資料——行為資料——態度資料
(2)問卷的形式
一般認為問卷調查應控製在30分鍾以內。問卷的結構與形式,並非一成不變,全靠設計者靈活運用。
2.問題的種類和答案的格式
問卷要完整而不出偏差,就必須建立清楚的類別概念。具體可分為基本資料,即是不可缺少的固定項目;行為方麵的資料,如求醫行為、生活行為等;態度,如求醫態度,對調查問題的態度等。
態度問題一般包括兩種含義,一是意見方麵,如建議、信仰、情感、動機等;二是有關價值觀和人格,如道德觀念。意見是暫時的表麵看法,而態度則屬深層次持久的認識。
在設計問題的內容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是否符合研究目的,問題既不可太多也不可太少;
②選擇合適的問卷方式,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選擇開放式、封閉式或限製式問卷調查;
③項目避免含糊不清,語意要清楚,措詞要嚴謹;
④不涉及社會禁忌問題與個人的隱私;
⑤不應有暗示,誘導得出某種答案;
⑥問題的敘述不要超出被調查者的能力,不要太抽象,也不要太籠統。
3.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1)問卷的效度
是指問卷中的各個提問是否與實際研究問題中的概念相符及相等程度,對效度的評價一般分為二種。
①表麵效度。它是評估人對測量工具的效度作出的判斷。
②準則效度。即測量工具的標準化問題。
③結構效度。兩個相關的可以相互取代的測量工具,若能取得相同的結果,則可以認定具有相同的結構效度。
(2)問卷的信度
所謂問卷的信度就是指用某種手段測量所得資料的準確程度。信度評估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設計出測量同一概念但條目不同的兩份問卷,同時用於同一人群研究對象。從調查結果上相互驗證他們的可靠性。
②另一種辦法稱為折半法。隻設一張問卷,將測量同一概念的問題,以不同的條目列出,通過這些條目的回答來相互驗證。
③反複測定法。同一份問卷多次測定同一人群對象,根據多次測定結果是否一致來檢驗結果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