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信息內容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指導性。
②使用符號要準確、通用,適合受傳者理解與媒介采用。
③訊息表達形式的設計應根據傳播目的和受傳者需求。
(3)媒介渠道方麵
媒介渠道的選擇應注意傳播信息的媒介對目標人群的適應性;注意多媒介渠道的組合策略。
(4)受傳者(受眾)方麵
①受傳者的心理因素。
②受傳者的社會經濟文化特征。
③受傳者的健康狀況。
④受傳者行為發展特征。
(5)環境方麵
①自然環境。如傳播活動地點、場所、距離、環境布置等。
②社會環境。如社會經濟狀況、文化習俗、社會規範、政府及社區的政策法規,以及受傳者生活圈子內的所有人對其態度和行為的影響等。
二、人際傳播
1.人際傳播的概念與形式
人際傳播,也稱人際交流,是指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直接的信息溝通的交流活動。
人際傳播可以分為個人與個人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群體與群體之間傳播三種形式。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播形式有交談、訪問、勸告、谘詢等。個人與群體之間的傳播形式有授課、報告、演講、講座等。群體之間的傳播形式有會談、座談、討論等。
2.人際交流技巧
(1)說話技巧
講話者首先要讓對方能聽懂自己的話,理解自己的話。講話人與聽話人應該具有“共同的經驗範圍”。如果對一個不懂醫學的人講話使用了很多的醫學術語,對方理解不了醫學術語的含義,講話的人也就不能達到預期效果。講話者應注意速度,掌握講話的節奏和音調高低,避免平鋪直敘。
(2)問話技巧
提出問題應是在人際交流的合適時機。問話要有所間隔,不給對方造成緊張和心理壓力。
(3)聽話技巧
聽話技巧也就是傾聽技巧。在聽對方談話時要專心,不要輕易和經常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輕易打斷對方的講話,必要時可以恰當地引導;對對方的講話要適時地作出恰當的反應;明確對方要表達的內容。
(4)反饋技巧
反饋分三種不同的性質:積極性反饋、消極性反饋和模糊性反饋。受傳者向傳者作出讚同、支持、理解的反應為積極性反饋,而與其相反的反應,如不讚同或反對則為消極性反饋。沒有明確立場、態度和感情色彩的反應為模糊性反饋。
三、大眾傳播
1.大眾傳播的概念
大眾傳播是指職業性信息傳播機構和人員通過廣播、電視、電影、報紙、期刊、書籍等大眾媒介和特定傳播技術手段,向範圍廣泛,為數眾多的社會人群傳遞信息的過程。
2.傳播媒介選擇原則
①保證效果原則:根據預期達到的健康傳播目標和信息內容選擇傳播媒介。②針對性原則:針對目標人群狀況,選擇傳播媒介。針對性是指所選擇媒介對目標人群的適用情況。③速度快原則:力求將健康信息以最快,最通暢的渠道傳遞給目標人群。④可及性原則:根據媒介在當地的覆蓋情況,受眾對媒介的擁有情況和使用習慣來選擇媒介。⑤經濟性原則:從經濟角度考慮媒介的選擇,如有無足夠經費和技術能力製作,發放材料或使用某種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