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要點

一、傳播概論

①傳播與健康傳播的概念;

②五因素傳播模式;

③影響健康傳播效果的因素。

二、人際傳播

①人際傳播的概念與形式;

②人際交流技巧。

三、大眾傳播

①大眾傳播的概念;

②傳播媒介選擇原則。

重點、難點、疑點解析

一、傳播概論

從60年代起將傳播學的概念引入健康教育領域,並逐漸形成了健康傳播學,極大地豐富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和理論寶庫,有效地指導著健康教育的實踐。

1.傳播與健康傳播的概念傳播是一種社會性傳遞信息的行為,是個人之間、集體之間以及集體與個人之間交換、傳遞新聞、事實、意見的信息過程。傳播學是研究人類製作、儲存、傳遞和接受信息等一切傳播活動,研究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分享信息關係的一般規律的學科。

健康傳播是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以“人人健康”為出發點,運用各種傳播媒介渠道和方法,為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的目的而製作、傳播、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過程。健康傳播是一般傳播行為在醫學領域的具體和深化,並有其獨自的特點和規律。

2.五因素傳播模式

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哈羅德·拉期韋爾於1948年提出了一個被譽為傳播學研究經典的傳播過程的文學模式,即:

(1)傳播者

是指在傳播過程中“傳”的一端的個人(如有關領導、專家、醫師、講演者、節目主持人、教師等)或團體(如報社、電台、電視台等)。就傳播主客體而言,是信息傳播的主動發出者和媒介的控製者。

(2)信息與訊息

信息泛指情報、消息、數據、信號等有關周圍環境的知識;訊息是由一組相關聯的信息符號所構成的一則具體的信息。

(3)媒介渠道

是訊息的載體,傳遞信息符號的中介、渠道。一般特指非自然的大眾傳播中的電子類、印刷類及通訊類傳播媒介。媒介也可被視為人體感覺器官的延伸。電腦則是人類“腦”功能的延伸與放大。

(4)受傳者

指在傳播過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的個體或團體。大量的受傳者又稱為“受眾”,是讀者、聽眾、觀眾的總稱。

(5)效果

指受傳者接受信息後,在情感、思想、態度、行為等方麵發生的反應。按可達到的難度層次,由低向高依次分為:①知曉健康信息;②健康信念認同;③態度向有利於健康轉變;④采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3.影響健康傳播效果的因素健康傳播者方麵

①作好健康信息的把關人作用。要求健康教育人員做到:追蹤了解醫學發展前沿,不斷更新知識,學習新理論和新方法,避免傳遞錯誤信息,誤導群眾;加強業務指導和管理要有精品意識,注獻稀和更新傳播材料。

②選擇合適的傳播者。傳播者的信譽和威望越高,傳播效果就會越好。傳播者的吸引力還包括其自身文化素質修養,對醫學了解的深度與廣度,對健康話題的理解與溝通交流技巧等。

③提高業務素質,增加與受眾及媒體的共同經驗範圍。

(2)健康信息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