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假日中,特別是寒暑假、雙休日,名目繁多的特長班相繼而生,如美術班、電子琴班、舞蹈班、書法班、武術班……很多家長攜子奔波於各種特長班之中,學完這個又趕去學那個,忙忙碌碌,自己忙,孩子也忙。本來節假日是為了讓大人們從繁忙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輕鬆一下,休息一下,讓孩子回到家中與家人團聚,使幼兒能與長輩有時間交流感情,享受家庭溫暖的親子親情,可事實上休息日成了忙碌日,孩子們也在各種學習中不堪重負。據了解,有些幼兒不隻參加一種特長班,有些孩子在家長的精心安排下學完琴又練畫,這些孩子常處在一種無奈之中,甚至於過早出現了厭學現象,結果與家長心願相去甚遠。
如何使孩子過好假日生活,家長們應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來安排。3—6歲孩子天性好玩、好動、好奇,他們喜歡群體遊戲。因此,家長應為孩子創造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鍛煉體魄,增長見識。
安排好學習活動。指導孩子看圖書,給孩子講故事、念兒歌,指導孩子看適合幼兒的電視節目,教孩子唱歌跳舞、做手工、畫畫等。這些學習不拘泥於固定形式,可靈活穿插進行。有些專長班也不是不能參加,而是根據孩子的意願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參加,但不宜過多。
帶孩子外出野遊。親近大自然是孩子們十分向往和感興趣的事。現代家庭中幾乎隻有一個孩子,加之城市居住條件改善,住樓房者居多,無形中造成孩子與同齡人缺乏交往的機會。孩子們從幼兒園回到家庭,從群體生活進入獨戶生活,心理上難免產生一種孤獨感。為消除這種孤獨感,家長們應抽時間將孩子帶出戶外,走出樓群,到郊外去,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有條件的家庭可將孩子帶到農村去,讓孩子呼吸泥土花草的芳香,與農家孩子打成一片,克服獨生子女身上常有的嬌驕二氣。回顧成人走過的孩提時代,恐怕沒有什麼比大自然對孩子更有吸引力的了。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很多佳作都是寫他童年的趣事。這些往事幾乎都飽浸著大自然的濃墨重彩,叫人難以忘懷,銘刻於心。家長們不可忘了自己的童年,也不可忘了讓孩子們度過自己最喜愛的那段時光。幼兒的感覺器官比較靈敏,任何未見過的東西初次映入眼瞼時,對於他們都是一種新的感受、新的刺激。孩子們在圖書中、故事中看到和聽到的東西畢竟不太現實,如果孩子們親眼所見則會使他們過目不忘,興奮不已。例如,孩子們在書中、電視中看到了“山”的形象,便產生了好奇心,一旦有機會目睹,便加深了對“山”的認識。這種認識促進了孩子認識大自然的求知欲,培養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同時也使孩子在大自然中培養了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樸素情感。
帶孩子參觀學習,開闊視野。
家長應有意識地帶孩子去展覽館、博物館、植物園、少年宮、大會堂等地進行參觀;還可以帶孩子參觀書法、繪畫、攝影等展覽。通過參觀,可以使孩子從中了解當地文化經濟發展狀況,也可使孩子開闊視野,增加有關科技、天文、地理、曆史、文物等方麵的知識及學習興趣。如有條件,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去工廠,去自己工作的單位進行參觀,從中了解成人們工作的辛勤,這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都是很有益處的。
讓孩子參與社會交往,培養社交能力。家長要有意識改變孩子回家後“獨來獨往”的家庭環境,一方麵帶孩子去朋友、同事家做客;一方麵歡迎朋友、同事來家玩耍。到別人家去時,要教孩子與人交往的禮節。上別人家作客時,家長要事先交代清楚:1.要有禮貌、見人要稱呼,告別說再見,別人給東西要感謝;2.不幹擾大人。大人做事的地方不要高聲喧嘩,大人講話時不要亂插嘴等;3.不要隨便亂翻別人家的東西。別人來家做客時,也要教育孩子對客人來訪表示歡迎,態度要熱情,要有禮貌等等。並在眾人場合之下鼓勵孩子回答大人提出的問題或給大人表演一些孩子自己的節目等等,使孩子從小增強與社會與他人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同時也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禮貌待人的習慣。
假日裏,孩子們與家長相處的時間多,孩子易產生依附心理,有些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卻要父母去做。三歲幼兒進幼兒園後在教師指導下逐漸養成獨立進餐的習慣,結果回家後,由於父母疼愛孩子,或孩子撒嬌等原因,吃飯要家長喂,家長不喂孩子不吃,這就無形中擾亂了幼兒園的教育計劃,使幼兒園教育無法奏效。
再如穿衣,幼兒三歲進園後在教師指導下要逐步學會自己穿脫衣物,如果家長不配合,該幼兒做的事不讓孩子自己去做,家長卻要包辦代替,那麼教師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了。家長要及時了解幼兒園對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教育要求,在家中要努力做到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凡是幼兒園裏要求孩子做的事,在家中也應一樣要求做到,這樣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育孩子在家要尊敬長輩,善待小夥伴。孩子能做到的事要鼓勵他們自己去做,培養他們熱愛勞動的品質。同時還要教育孩子講究衛生,如飯前、便後洗手,玩具玩完後要放回原處,不要亂放東西,大些的孩子讓他們自己動手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鋪被褥,從小培養孩子主人翁的精神。
有些家庭由於夫婦工作繁忙,家中無老人,常將孩子鎖在家中。如屬於這種情況,家長最好將孩子托可靠人代管,或由幼兒園看管(寒暑假幼兒園保教人員輪流值班),以防孩子發生不安全問題。
如孩子獨自在家,要給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要求孩子不要獨自出門,不輕信不相識人的話,不玩火,不玩電,不爬窗戶,不玩弄小刀、剪子,不胡亂吃藥等等,家長還可以自編一些安全防護的故事講給幼兒聽,使他們從中受到教育,增強自護能力。
有的家長利用日常聽到與見到的危險事情編成故事,講給孩子聽,通過故事把自己生活中的經驗變為孩子頭腦中自護知識的儲存,鍛煉孩子回避危險的能力是值得提倡的。例如,幼兒被拐騙、墜樓,幼兒捉迷藏鑽入箱子被鎖住、悶死等不幸事件都可以作為故事的題材,通過教育,使孩子懂得大人不在時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防止意外事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