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人士道德與市民道德(2 / 2)

關於“二拍”中故事的道德意義,作者自己在《拍案驚奇凡例》中講得很明白:“是編主於勸戒,故每回之中,三致意焉。”這就是說,他是非常注意故事的道德意義的。然而正如我們在分析“喬兌換胡子宣淫”故事時所看到的,故事中的內在的道德意義與作者所“致意”的道德勸戒二者之間往往是矛盾的。因此後來的人們常常傾向於認為“二拍”故事中作者所標榜的正統道德觀念隻不過是一層意識形態偽裝而已。確實,象“喬兌換胡子宣淫”一類色情意味較濃的作品,其中的趣味與所標榜的道德意義很難協調,道德說教的內容必然是空洞無力的。但是,這似乎還不足以證明所有故事中的道德內容都是虛假的。象“李公佐巧解夢中言 謝小娥智擒船上盜”、“李克讓竟達空函 劉元普雙生貴子”、“張員外義撫螟蛉子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等都是典型的宣揚正統道德觀念的故事,其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的道德意義與敘述人的道德說教也是吻合的。除此之外,還有大量的故事所描寫的是被作者肯定的、基本上符合正統道德的正麵人物,通過故事情節表達了忠厚、仁慈、俠義、智慧等價值。因此從整體上看,似乎道德意義很難統一。這顯然與故事來源的複雜性有關:淩濛初所摭拾的那些“古今來雜碎事”本來就是來自不同時代不同社會階層的東西,代表著不同的道德意識。盡管如此,這種種“雜碎事”經過淩濛初的加工創作,畢竟融入了他的趣味和價值觀。在形形色色的道德意義矛盾背後,存在著作者自覺不自覺地賦予作品的統一的道德意識。在大多數情況下,並非作者有意掩飾自己的道德意識,而隻是表明了作者在故事敘述中表現出矛盾的、或者更準確地說二元的道德觀。

象“喬兌換胡子宣淫”一類的故事中趣味與道德的矛盾比較明顯地暴露出作者道德意識中的矛盾,這是很容易看出來的。而在更多的描寫道德上的正麵人物的故事中,似乎又表現出正統的道德觀念。然而隻要仔細注意一下就會看出並非如此。傳統道德觀念的核心是“忠”與“孝”這一對範疇,這是由傳統社會結構中權力與血緣這兩組基本關係所決定的。然而在“二拍”故事中,忠孝觀念退隱到了若有若無的地位。從上麵所提到的那些例子就可以看出,這類故事中道德的興趣主要集中在誠信、義氣、公正、睿智等品德上,而這些品德其實更多地屬於市民社會中更廣泛的人際關係所要求的道德。總之,“二拍”故事所體現的道德意識矛盾表明這個時期江南的人士階層正在從正統的意識形態中蟬蛻出來,人士的道德觀與市民的道德觀在相互靠攏、相互影響,成為一種新的、城市社會所需要的道德形態。

§§第三章:文人敘事中的人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