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護理學的性質和研究對象
護理學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生老病死是生命過程中的自然現象,而人的生老病死離不開醫療和護理,自古以來“三分治、七分養”的諺語,反映了人們對護理的需求和重視。護理的對象是人,人兼有自然和社會屬性,因此,護理學既要研究人的生物屬性和結構,又要關注人的心理和社會屬性。
對於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活動的整體本質的理解,需要從科學和藝術結合的角度去研究。有學者提出“護理學是研究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的護理理論、知識、技能及發展規律的應用性學科。它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為基礎,是醫學科學中的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概括了護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以及護理學的學科屬性。
(一)護理學的學科性質
護理學是一門生命科學中綜合自然、社會及人文科學的應用科學。
護理學運用了多方麵的自然科學理論,如數學、化學、生物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等,同時也綜合了大量的社會、人文科學知識,如社會學、心理學、美學、行為學和倫理學等。護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其實踐性較強。在護理實踐中,
作技能,並能在臨床實踐中將理論與實踐結合。
(二)護理學的研究對象
隨著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護理學的研究對象也由單純的病人發展到全體人類,即包括現存健康問題的人、潛在健康問題的人和健康人群。
二、護理學的範疇
(一)護理學的理論範疇
護理學的研究對象從研究單純的生物人向研究整體人、社會人方向的轉變,使護理學的任務和目標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護理的專業知識結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在現有的護理學專業知識基礎上,還研究發展自己的理論框架、概念模式,吸收其他學科的理論,如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美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等,以構成自己的專業知識體係,更大範圍地充實和促進護理學科的發展。
(二)護理學的實踐範疇
護理實踐的範疇按工作性質可以分為臨床護理、社區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
1.臨床護理 在我國的現階段,臨床護理是主要的實踐範疇。臨床護理的主要對象是病人,工作內容包括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
(1)基礎護理 基礎護理是臨床各專科護理的基礎,是護理學最傳統和最經常的工作內容,是運用護理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術,去滿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2)專科護理 專科護理是以護理學分支學科為理論基礎,結合臨床各專科病人的疾病特點,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和專科護理技術,對病人實施身心整體護理。
2.社區保健 社區保健是現代護理學實踐範疇的新的擴展,社區保健的對象是社區所有人口,包括患病的人和健康的人,包括個人、家庭和社區。它以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運用護理學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與技術對社區所有成員進行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家庭護理、健康保健服務輸送係統的改進等工作。
3.護理教育 護理教育是我國現階段發展最快的實踐領域,也是護理學最高層次人才會聚的領域。目前我國護理教育體係由三部分組成:基礎護理學教育包括中專、大專、本科;畢業後護理學教育,包括崗位培訓和研究生教育;繼續護理學教育,主要是為從事護理工作的在職人員提供學習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為目的的終身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