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person)作為護理的服務對象,自然也是護理專業中最受關注的因素,是四個基本概念的中心。古今中外不少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人有不同的認知和看法,目前被護理界普遍接受和認同的是人具有以下特征。
一、人是統一的整體
整體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目的有秩序排列的各個要素的有機集合體。人不僅僅是生物意義上的人,同時也是具有心理和社會屬性的人,有情緒、有思維、有創造、有獨特的背景、有不同的信仰、習慣、信念。所以說人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等多要素組成的有機集合體。各個要素之間既有各自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又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相互依賴,其中任何一個要素的功能變化或失調,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體的功能變化或失調。同樣各個要素的正常運轉也能極大地促進整體功能的最大發揮,從而使人獲得最佳的健康狀態。例如,生理的疾病會影響人的情緒和心理,從而影響到人的學習、社會生活。同樣的道理,長期的心理或精神的壓抑也會造成身體的不適,導致各種身心疾病的出現,如高血壓、應激性潰瘍等。
護理人員必須養成用整體觀看待人的工作理念,在護理實踐中做到:不僅僅關注疾病的護理,還要重視疾病對其心理、社會功能的影響;不僅關注生理的變化,也要重視心理和社會因素對健康狀況的影響。
二、人是一個開放的係統
開放係統即不斷與周圍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係統。人是複雜的生態係統中的一個子係統,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發生著關係。人總是不斷的從環境中獲得食物、空氣、水等,並排泄廢物;不斷的從環境中獲得信息,形成自己的觀點並向外表達。因此,人是一個開放係統。人的基本目標就是維持機體的穩定和平衡,這種平衡包括機體內部各係統間以及機體與環境之間的平衡。
在護理實踐中要注意:發揮護理功能,幫助個體調整內環境以適應外環境的不斷變化,並維持身心的平衡,以獲得並維持身心的健康狀態;在護理工作中要注意觀察周圍,如氣候、家庭、社區、單位等自然和社會環境對機體的影響,使人的整體功能更好的發揮和運轉。
三、人有基本需要
需要是生命體的本能。基本需要是指為了維持身心平衡,求得生存、成長與發展所必須滿足的最基本的需要。如對食物、水、空氣、排泄、休息、活動等生理上的需要。而作為一個社會人,亦有其在心理社會方麵的需要,如社會交往、情感表達、友誼、尊重、自我實現等。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需要。若一個人的基本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機體失衡的現象,產生焦慮和痛苦,影響身心健康,甚至威脅生命。具體內容將在第三章護理學的基本理論中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