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以來,護理理論家們通過積極嚐試和不斷探索,相繼建立了護理學的理論或模式,並從不同的角度對護理現象進行解釋,對護理中的核心概念進行描述,對概念之間的關係進行邏輯推測,為護理學理論知識體係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奧瑞姆自理理論
奧瑞姆(Dorothea.E.Orem)是美國著名的護理理論家之一。1914年出生於美國的馬裏蘭州。
先後於1939、1945年獲得了護理學學士學位、護理教育學碩士學位。1976年獲得了喬治城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奧瑞姆有著豐富的護理工作經驗,曾任臨床護士、護士長、護理部主任、護理教育者、護理研究者等職。在1959年出版的《職業護理教育課程設置指南》一書中,奧瑞姆指出,護理是為人們提供自理照顧的職業,形成她自理理論的雛形。1971年出版理論代表作《護理:實踐的概念》一書,並多次再版,係統闡明了自理理論基本內容及其在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和護理科研等領域的應用。
(一)基本內容
奧瑞姆的自理理論著重闡述了什麼是自理,何時需要護理,如何提供護理三方麵的問題。主要由三部分相互關聯的理論構成,即自理理論、自理缺陷理論和護理係統理論。
1.自理理論 在自理理論中,奧瑞姆重點闡述了什麼是自理。認為人是有一定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的,人的自理需要因不同的健康狀況和生長發育的階段而不同。當自理需要小於或等於個體的自理能力時,人就能夠自理。主要包括以下概念。
(1)自理 自理(self care)又稱自我護理,這一概念是整個自理理論的基礎。自理是人類的本能,是個體為了維持生命、健康和功能完好所采取的一係列自發性調節活動。這一行動是可學習的、有目的的,貫穿於人們日常生活之中,一般來說,健康成人都可以進行自理,對於嬰幼兒、病人、殘疾人等則需要由照顧者來幫助完成自理。
(2)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self careagency)是指人進行自理活動,也就是自我照顧的能力。
這種能力根據年齡、成長發展的水平、生活經曆、社會文化背景、健康狀況而有所不同。
(3)自理體 自理體(self careagent)是指能完成自理活動的個體。在正常情況下,健康成人的自理體是其本人;而對於自身自理能力受限,不能獨立承擔自理的個體(如嬰幼兒、病人或殘疾人等),他們的自護主體則由自己和照顧者共同承擔。
(4)自理需要 自理需要(self carerequisites)是指在特定時期內,個體自理活動的總稱,包括一般性的、成長發展的和健康不佳時的自護需要。
1)一般性的自理需要(universalself carerequisites):即日常生活活動的需要,它是人類生存和繁衍的共同需要,目的在於維持自身結構完整和功能正常。
奧瑞姆認為一般性的自理需要包括:攝入足夠的空氣、水和食物;維持良好的排泄功能;
維持活動與休息的平衡;滿足社會交往的需要;預防和避免對生命和健康的有害因素;栟促進人的整體功能與發展的需要。
2)發展性的自理需要(developmentalself carerequisites):是在成長發展過程中的特殊需要或在某特定狀況下的需要。如在幼兒期需要進行預防接種、訓練排泄習慣、進行語言學習等;老年期要接受生理功能的退化、充實生活等;而當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如失業、親人亡故、天災人禍等,人也會有正確應對的需要。
3)健康不佳時的自理需要(healthdeviationself carerequisites):是指在疾病、遭受創傷及特殊病理變化下,或在診斷治療過程中產生的需要。如骨折的病人,應如何滿足軀體活動的需要;糖尿病病人有控製飲食、監測血糖的需要等。
(5)治療性自理需要:就是在某一階段個體自理需要的總和,即在該時間的一般性自理需要、發展的自理需要和健康不佳時的自理需要的總和。
此外,奧瑞姆將影響人的自理需要和自理能力的基本因素概括為十種:年齡;性別;生長發育階段;健康狀況;社會文化背景;栟健康服務係統;栠家庭係統;栢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栣環境因素;栤資源及利用情況。
(1)全補償護理係統 病人完全沒有自理能力,需要護士給予全麵的照顧。有三種情況:病人在精神和身體上完全無法滿足自己的自理需要,如植物人、全麻未醒的病人;病人神智清楚,在身體上不能滿足自理需要,如高位截癱病人;病人因精神障礙不能滿足自理需要,如老年癡呆病人。
(2)部分補償護理係統 病人有能力滿足自己一部分的自理需要,但另一部分需要護士來滿足。在這一過程中護士和病人均起主要作用。如手術後的病人,護士需要協助入廁,幫助更換敷料等。
(3)支持 教育係統(supportive educative system) 病人有能力完成所有的自理活動,但需要在護士協助下作出決策、控製行為和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如病情康複,即將出院的病人。
(二)奧瑞姆對護理四個基本概念的論述
1.人 奧瑞姆認為,人是由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麵組成的,具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整體,這種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通過學習經驗得到的。護理的對象應包括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群體。
2.健康 奧瑞姆支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即健康不僅僅指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是一種生理、精神與社會文化的完美狀態。人的健康與疾病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不同的時間會有不同的健康狀態。健康就是一種最大限度的自理。
3.環境 環境是存在人的周圍,影響人的自理能力的所有因素。奧瑞姆認為,人與環境組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利用各種技能去控製並改變環境,以滿足自理的需要。
4.護理 護理是一門藝術,護理的過程就是預防自理缺陷發展並為不能自理者提供治療的活動,幫助人獲得自理能力的過程。
(三)奧瑞姆自理理論與護理實踐的關係
奧瑞姆認為護理實踐的過程就是執行護理程序的過程,她將護理程序分為三個步驟。
1.護理診斷與處治 即護理程序中的評估和診斷階段。
在此階段中,護士可通過收集資料確定病人存在哪些方麵的自理缺陷以及引起自理缺陷的原因,評估病人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從而決定病人是否需要護理幫助。在收集資料基礎上,比較病人自理需求與自理能力,作出分析和判斷,提出可能出現的自理缺陷,並根據自理缺陷,明確護理診斷。
2.設計與計劃 即護理程序中的計劃階段。
根據前一階段評估的結果,結合病人目前的實際情況,在全補償係統、部分補償係統和支持 教育係統中選擇一個恰當的護理係統,然後製定出詳細的護理計劃,給病人提供心理和生理支持及有利於個人發展的環境,明確護理人員和病人的角色功能,以達到恢複和促進健康、增進自理能力的目的。
3.實施與調整 即護理程序中的實施與評價階段。
根據護理計劃提供恰當的護理措施,評價護理結果,並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調整護理方案,以協調和幫助病人恢複和提高自理能力。
二、羅伊適應模式
護理理論家卡利斯塔·羅伊(CalistaRoy),1939年生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1963年畢業於洛杉磯的聖瑪麗學院,取得了護理學學士學位。之後分別於1966年、1973年及1977年取得了加利
福尼亞大學的護理學碩士學位、社會學碩士及博士學位。她的適應模式是她於1964年至1966年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由護理學家約翰遜指導的畢業論文中的內容,並在此後的許多年對模式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及發展。羅伊的理論專著主要有《護理學入門:適應模式》《護理理論構建:適應模式》以及《羅伊的適應模式》等。
(一)基本內容
羅伊從整體的觀點出發,著重探討了人作為一個整體麵對環境中的各種刺激的適應層麵和適應過程。“人是一個整體性適應係統”的理論觀點構成了適應模式的核心構架。羅伊適應模式是圍繞人的適應行為而組織,其結構上包括五個主要部分,即輸入、控製過程、效應器、輸出及反饋。輸入由刺激和個體的適應水平組成,適應係統的內在控製過程即應對機製,包含生理調節和心理調節兩個方麵。這兩個調節器共同作用於四個適應層麵或稱效應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賴,形成四種相應的適應方式。最終輸出分為適應性反應和無效反應。適應性反應可促進人的完整性,並使人得以生存、成長、繁衍、主宰及自我實現。無效反應則不能達到這些目的。
1.輸入 適應係統的輸入部分由刺激和人的適應水平構成。
(1)刺激(stimulus) 羅伊將來自外界環境或人體內部的可以引起反應的任何信息、物質或能量單位均稱為刺激。認為刺激可分為三類:主要刺激:是指當時麵對的需要立即適應的刺激,也是促使行為發生、引起人體變化程度最大的刺激,如創傷、疾病等;相關刺激:一些誘因性的刺激,通常可觀察與測量,如年齡、性別、遺傳因素等;固有刺激:是指那些可能引起機體反應但未得到證實的刺激,如一個人的經驗、個性、嗜好等。
(2)適應水平 適應水平是指個體能夠承受或應對的刺激的範圍與強度。
適應水平因人而異,當全部刺激都作用於人的適應範圍內,則人可能適應,反之,則人不能適應刺激。
2.控製過程 羅伊用應對機製來說明人作為一個適應係統麵對刺激時的內在控製過程。並將其歸為兩類:生理調節和認知調節,兩種調機製常協調一致共同發揮作用。
(1)生理調節 主要是通過神經 化學物質 內分泌途徑的調節來發揮作用。
(2)認知調節 主要通過感覺、加工、學習、判斷和情感等複雜的過程來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