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表示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道理和原則。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的科學,道德和利益的關係問題是倫理學研究的基本問題。
護理倫理學是以護理職業道德為研究對象,研究護理道德的產生、發展及變化規律,闡述如何運用護理道德原則與規範去調整護理人際關係,解決護理實踐中的倫理問題的科學。
一、護理道德原則與規範
(一)原則
1.自主原則 自主原則是指病人或家屬有權根據自己的考慮就自己的事情作出合乎理性的決定,並在此基礎上采取行動,即自由決定和自由行動。要求護理人員在提供護理活動之前,向病人或家屬說明護理活動的目的、過程、優點及可能的結果,然後征求其意見,由其自主選擇。
2.有利原則 強調一切為病人的利益著想,避免或消除對病人的傷害是護士的主要職責之一。但不要過分以有利原則為前提,而損害了病人的自主權。
3.無害原則 即不要做任何有害於病人身心健康的事情。強調護士的個人品德,應有同情心,能包容病人,決不可諷刺、挖苦、辱罵病人。另外,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盡管護士不讚成或反對病人的倫理觀或行為,也不能成為拒絕為其服務的理由。例如,當護士麵對一個罪犯時,就應從無害原則出發,給以必需的護理,而不能拒絕或停止對其進行護理。
4.公正原則 公正的實質是平等,對病人應一視同仁、平等相待,而不論其種族、年齡、職業、社會地位、經濟狀況及文化水平如何。
5.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指病人或病人家屬在接受醫療護理服務時有權知曉自己的病情和治療過程。知情同意必須符合三個條件:病人或家屬必須對所接受的診斷、治療及護理完全知情,了解其原因、方法、優點、缺點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知情同意必須建立在完全自願的基礎上;病人或家屬的知情同意是在完全清醒、有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的。
(二)規範
1.救死扶傷,實行人道主義原則 救死扶傷是衡量護理人員行為是否符合護理道德的重要標準。護士在工作中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以病人的利益為重,竭盡全力做好每項護理工作,助困扶危。人道主義要求護士平等地對待每位病人,尊重、促進其身心全麵發展。
2.熱愛本職,精益求精 對護理工作的熱愛,是護士應有的首要道德品質,也是護士積極進取,不斷提高業務技能,做好護理工作的動力源泉。精湛的技術是護士應具有的基本素質。熟練掌握護理業務知識、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做到精益求精,是護理工作所必需的,也是道德的要求。
3.任勞任怨,認真負責 護理工作直接關係到人的健康與生命,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對病人造成損害。護理工作任務繁重,麵對的病人紛繁複雜,在任務情況下護士都應任勞任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還要求護士在工作中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嚴格執行各種規章製度和操作規程,嚴防任何差錯事故的發生。
4.文明禮貌,舉止端莊 護士的言語和行為是實現護理道德規範的主要途徑。服務對象往往根據護士的言談舉止來體驗和判斷護士對他們的態度和感情。因此,在護理工作中,護士的言行、舉止會影響到護理質量、護士自身形象和醫院形象。
5.尊重病人,保守秘密 護理人員都要對病人平等對待,尊重其權利及人格,決不能侮辱病人或損害其聲譽。在與病人的溝通中要注意保密原則,謹慎言語,不要隨意泄露病人的秘密,造成對病人不必要的傷害。
6.團結協作,互相監督 係統化整體護理的開展,需要醫護人員共同努力和密切協作,處理好與其他醫務人員之間的關係,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護士必須樹立整體觀念,在一切有益於病人利益的前提下,顧全大局、相互理解、團結協作。同時,為了維護服務對象的利益,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護士和其他醫務人員之間還應該互相監督,及時提醒。
7.廉潔奉公,維護病人利益 護士在工作中應廉潔奉公,不能利用職務之便謀求個人私利。
如果發現有損害病人利益和安全的非道德行為,嚴重的失職行為和不法行為,應挺身而出予以製止。
二、護理倫理的基本範疇
道德範疇是反映和概括道德現象的特性、方麵和關係的基本概念。從廣義上說,護理道德的基本範疇是指在護理過程中,反映護士與護士、護士與病人、護士與社會之間的最基本的道德現象和道德關係的概念。從狹義上說,指那些反映護理道德現象的最一般、最普遍的概念,如權利、義務、情感、良心、榮譽、幸福、審慎、保密、功利等。它們受護理道德原則和規範的製約,同時也是其必要的補充。
1.權利 護理倫理中的權利包括病人的權利和護士的權利。即病人對醫療衛生事業享有的權力和利益以及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應有的權力和利益。
2.義務 護理倫理中的義務包括護士的義務和病人的義務。護士的義務是指護士自覺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維護人們健康的道德責任。護理道德責任包括保持健康、預防疾病、恢複健康及臨終過程中平靜的死亡。護士在自覺履行道德義務中,自身道德境界也得到了完善和升華。病人在享有權利的同時,必須履行一定的義務,保障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以對自身、對他人和對社會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