闔閭:興於武,亡於武(2 / 2)

王僚又疏遠伍員不用。姬光遂私下去見伍員,厚贈糧帛,與之深相結納,終於把伍員從王僚身邊挖了過去。伍員向他先後推薦了專諸、要離、孫武等人才,又為他不斷提出具體行動的策略方針,使他的政治活動立刻發生了轉機。

姬光愛戴人才,禮賢下士,具有結交人心的一套手段。他曾向伍員打問才勇相當的人物,當伍員要為他招專諸來見時,他立刻表示:“既是才勇之士,某即當造請,豈敢召乎?”他主動去專諸家中拜見,致生平相慕之意,奉金帛進獻,又時常問候專諸的老母,饋以生活必需品。後來他向專諸說明了準備謀刺王僚的心情,專諸顧慮說:“公子之言是也,但諸有老母在堂,未敢以死相許。”他立刻表示說:“吾亦知爾母老子幼,然非爾無與圖事者。苟成其事,君之子母,當報,汝必亟往。”專諸遂下定了以死報效的決心。

為了保證專諸謀刺成功,姬光采納了伍員的計策,借故支走了王僚身邊的黨羽。第二天上朝,他向王僚大言伐楚之利,王僚欣然聽從,他怕王僚派自己為將,遂撒謊說:“此事某應效勞,奈因墜車損其足脛,方就醫療,不能任勞。”王僚問他誰可為將,他對王僚說:“此大事,非至親信者,不可托也。王自擇之。”最後王僚把親信大將掩餘和燭庸派了出去。闔閭心猶不足,對王僚講:“若遣公子慶忌往收鄭衛之兵,並力攻楚,而使季劄聘晉,以觀中原之釁,王簡練舟師,以擬其後,霸業可成也。”王僚高興地接受了這些提議,打發走了身邊的四個親信大臣,國內空虛,闔閭遂派專諸刺殺王僚,乘虛奪取王位。闔閭即君位後,感伍員之大功,封為行人之職,待以客禮而不臣,對伍員破格對待。被離識辨和薦舉伍員有功,亦被升為大夫。

闔閭上台後,多次向伍員請教政事,他曾問伍員:“寡人欲強國圖霸,如何而可?”後來又推心置腹地對伍員說:“吾國僻在東南,險阻卑濕,又有海潮之患,倉庫不設,田疇不墾,國無守禦,民無固誌,無以威示鄰國,為之奈何?”(第七十四回)伍員為他提出了“由近製遠”的方針,並為吳國築城設守,傳播中原的文明習性,極大地增強了吳國國力。吳國製楚戰略的提出和實施,多是伍員的功勞。伐楚之後,闔閭立伍員為相國,效法齊桓公對管仲的做法,呼伍員為子胥而不稱其名,以示尊重。

黷武寡德

闔閭在王僚執政時就以善戰而聞名於吳國,他數次戰勝楚軍。有一次,他隨王僚迎戰楚軍於雞父,提出示弱以誘敵的建議,的吳軍,到達後聞楚兵已歸,遂考慮說:“楚方耀武而還,邊人必不為備。”(第七十三回)於是潛師襲滅巢和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奏凱而還。他上台後看到了孫武所著《孫子兵法》十三篇,以內行的身份讚揚說:“觀此兵法,真通天徹地之才也。”(第七十五回)伐楚時,他任孫武為大將,自己親自隨軍督戰,一直攻陷郢城。秦國出兵攻吳時,他率軍與其相持。後來他的弟弟夫概退兵造反,他星夜從楚退兵,揮師擊敗叛軍,趕跑了夫概。伐楚之後,他把用兵的重點放在了對越國的防禦和進攻上,曾增加了吳越邊境的防守力量,晚年又自率大軍與越王勾踐大戰於檇李。

闔閭長於軍事,勇於征戰,他正是依靠軍事鬥爭的成功才興盛了吳國。他晚年在與越國的爭戰中不幸喪生,留下了莫大的遺憾,從而把霸業的完成留給了下一代。

由於吳地偏僻,闔閭很少受到中原文明的熏陶,政治鬥爭的無情和軍事征戰的殘酷自然養成了他凶狠暴戾的性情。他宴請王僚,卻將其殘害於席間。為了刺殺慶忌,他使用苦肉計,誅戮了刺客要離的妻子,焚棄於市,又砍斷了要離的右臂,以使要離能取得慶忌的信任,與之接近。他丟失了一支寶劍,後來聽說被楚王得到,他認為這是楚王賄賂了自己身邊的人而被盜去的,因此殺了身邊幾十人。先前與楚的雞父之戰中,他派三千罪犯衝突殉軍,草菅人命。他的愛女勝玉死後,他為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送葬時舞白鶴於吳市,讓街上的人跟入墓隧觀看,最後關閉隧門,男女萬餘人死於隧墓,事後,他滿意地說道:“使吾女得萬人為殉,庶不寂寞也。”(第七十五回)攻破楚都郢城後,他宿於楚王之宮,大肆淫亂等等。據《吳越春秋》載,闔閭生前發五都十萬人在今蘇州昌門外的山上為自己鑿山建墓,傾水銀為池,耗費巨大民力。死後又以無數珍寶及專諸、魚腸等名劍三千殉葬。傳說葬後三日,墓中珍寶金玉化為白虎踞其上,此山遂被稱為虎丘。明人高啟曾謾設深機防盜賊,難令朽骨化神仙。

空山虎去秋風後,廢榭烏啼夜月邊。

地下應知無敵國,何須深葬劍三千?

闔閭由於政治鬥爭的需要,結納和重用了伍員、孫武等人才,在對付內敵和製服外敵方麵均取得成功,興盛了吳國。但他把政治活動的基點放在武威一方,不懂得德治的意義,潛伏了遲早失敗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