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讓能人為己所用(1 / 2)

對於每一個想成功的人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答案是良好的人際關係。隻有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你才能充分利用這些關係為自己開路。紅花要有綠葉的陪襯,才會顯得更加美麗動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你走向成功的堅實保障,在你身陷困境時,他們的幫助可以讓你柳暗花明。然而這樣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精心打造的。可以說,沒有足夠的心計,不會玩轉算計是很難打造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的。看看那些事業獲得成功的人,他們無不是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上遊刃有餘、左右逢源的能手,而他們之所以會如此,這跟他們有著超於常人的心計和算計是有直接關係的。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比一般的人更容易獲得成功。

劉基,字伯溫,是明朝初年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然而他的大名之所以被人們代代傳頌,是因為他曾輔佐朱元璋完成了開創大明帝國的偉業。由於他精於謀略,治國有方,後人便把他比作為諸葛亮。

可以說,自古以來,大凡人中之傑都難免有一副不可屈人的傲骨。對於胸懷大略的劉伯溫來說也概莫能外。當年朱元璋為了請劉伯溫出山,可是煞費苦心、大費周折。

劉伯溫原本是元朝的一個官吏。曾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滿懷治國激情的劉伯溫本打算利用這個機會為國效力,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在他的官任上,他兢兢業業、廢寢忘食。時間長了,他發現了很多政務上的弊端。

在他看來,如果不盡快加以製止,將來一定會出事。於是,他奮筆疾書向朝廷提出自己的治理建議。但是,令他絕望的是他的每一份奏折最後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一次次都灰心失望,讓劉伯溫萌生了歸隱之意。於是他憤然辭職,回鄉過起了隱居生活。

然而劉伯溫無法想到的是,此時千裏之外的一個人已經開始注意到他,並開始打他的主意了。這個人就是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在劉伯溫隱居期間,全國的形勢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各地反元義軍都紛紛發動了起義,大有勢如破竹之勢。大元王朝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了。朱元璋領導的義軍就是其中的一支。而對於隱居中的劉伯溫來說,他早已對元朝失去了信心,雖然心急如焚,也是無能為力了。

朱元璋是個很有心計,很會算計的人。雖然他是乞丐出身,但是他的精明算計卻是超乎常人的。

此時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大元帝國就像是一塊肥肉,每路義軍都死死地盯著它。而朱元璋的義軍是離這塊肥肉最遠的一支。因為朱元璋的部隊人數稀少,沒有什麼戰鬥力,其他各路義軍根本沒有把朱元璋放在眼裏。這對於一心想奪取帝業的朱元璋來說可以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但是朱元璋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能夠搜索到能夠為己所用的能人,並且讓這些人心甘情願地為自己效力。劉伯溫就是其中的一個。

曾經在仕途上屢遭坎坷的劉基來此時早已對仕途不報任何希望了。再加上他孤傲的性格,要想請他出山,絕非易事。朱元璋為此可謂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朱元璋先派了一個部下前去。盡管這個部下能言會道,可是對於劉伯溫來說卻起不了任何作用。劉基見此人久坐不走,便對他說:“自以仕元,恥為他人用”。這個部下無言以對,隻好走了。臨走的時候劉伯溫還給了他一柄寶劍。